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原型范畴理论简述 | 第14-18页 |
2.1 范畴理论的发展简述 | 第14-15页 |
2.2 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5-18页 |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原型选择的调查研究 | 第18-54页 |
3.1 原型的“典型度” | 第18-23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1.2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3.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3.1.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3.2 原型的“熟悉度” | 第23-26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2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3.2.3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3.2.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6页 |
3.3 原型的“数目” | 第26-41页 |
3.3.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3.3.2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3.3 研究过程 | 第27页 |
3.3.4 原型的多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第27-38页 |
3.3.5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3.4 原型的“可接受度” | 第41-54页 |
3.4.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3.4.2 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3.4.3 研究过程 | 第42-51页 |
3.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4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