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现状分析反思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诗教学现状调研及分析 | 第14-29页 |
第一节 教材、教参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一、教材选编不合理 | 第15-16页 |
二、教参解读同质化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教师、课堂原因分析 | 第18-23页 |
一、教学观念保守 | 第18-19页 |
二、教学方法陈旧 | 第19-23页 |
三、教学目标模糊 | 第23页 |
第三节 学生接受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一、调查整理 | 第23-27页 |
二、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新诗教学策略研究 | 第29-44页 |
第一节 转变诗教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 第29-33页 |
一、明确大纲要求 | 第29-30页 |
二、融入生命体验 | 第30-32页 |
三、加强自身修养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培养新诗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 第33-38页 |
一、以“歌”带“诗”,激发兴趣 | 第34-35页 |
二、以读品诗,激荡情怀 | 第35-36页 |
三、课外活动,激发诗情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注重语言解读,遵循诗性教学 | 第38-44页 |
一、重视语言鉴赏 | 第38-40页 |
二、允许多元解读 | 第40-41页 |
三、巧妙以诗解诗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新诗写作的必要性及写作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 第44-51页 |
第一节 新诗写作的必要性及写作现状调查 | 第44-47页 |
一、新诗写作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二、写作现状调查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新诗写作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 第47-51页 |
一、社会对诗歌的需求萎缩 | 第47-48页 |
二、高考作文对新诗的排斥 | 第48-49页 |
三、学校对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 第49-50页 |
四、人们对诗人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新诗写作策略及新诗写作对其它文体写作影响的研究 | 第51-63页 |
第一节 新诗写作策略研究 | 第51-60页 |
一、仿写 | 第51-53页 |
二、改写 | 第53-56页 |
三、创作 | 第56-60页 |
第二节 新诗写作对其它文体写作的影响 | 第60-63页 |
一、对认知的影响 | 第61页 |
二、对意境的影响 | 第61页 |
三、对语言的影响 | 第61-62页 |
四、对构思的影响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