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 第14-24页 |
2.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2.1.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 第14-15页 |
2.1.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 第15页 |
2.2 基于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析 | 第15-20页 |
2.2.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 第15-16页 |
2.2.2 基于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析内容 | 第16-19页 |
2.2.3 基于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3 高校校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和文献回顾 | 第20-24页 |
2.3.1 高校校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20-22页 |
2.3.2 高校校办企业研究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3章 A高校校办企业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第24-43页 |
3.1 A高校G公司情况简介 | 第24-25页 |
3.2 G公司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 | 第25-28页 |
3.2.1 G公司股权结构 | 第25-26页 |
3.2.2 G公司组织架构 | 第26-27页 |
3.2.3 G公司人员构成 | 第27-28页 |
3.3 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3.3.1 人力资源规划 | 第28-31页 |
3.3.2 招聘与配置 | 第31-33页 |
3.3.3 培训与开发机制 | 第33-34页 |
3.3.4 绩效管理 | 第34-36页 |
3.3.5 薪酬管理 | 第36-38页 |
3.3.6 员工关系管理 | 第38-39页 |
3.4 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3.4.1 G公司产权不明晰导致了准事业性的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3.4.2 G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衡,形成事实上的一元化权力结构 | 第40-41页 |
3.4.3 G公司内部人事关系不清,无法建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3.4.4 G公司与A高校权责不清,校企不分现象突出 | 第42-43页 |
第4章 A高校校办企业G公司人力资源体系优化策略 | 第43-56页 |
4.1 G公司体制优化设计策略 | 第43-45页 |
4.1.1 完善校办企业现代产权制度 | 第43-44页 |
4.1.2 推动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 第44页 |
4.1.3 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第44-45页 |
4.2 G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优化策略 | 第45-46页 |
4.2.1 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 | 第45-46页 |
4.2.2 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和控制 | 第46页 |
4.3 G公司招聘与配置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46-48页 |
4.3.1 推进编制改革,实行校办企业劳动关系的企业化管理 | 第46页 |
4.3.2 以岗位为价值中心,实现人职匹配 | 第46-47页 |
4.3.3 实现校办企业管理层聘用的市场化 | 第47页 |
4.3.4 依托高校资源,吸引吸收人才 | 第47-48页 |
4.4 G公司培训机制优化策略 | 第48-51页 |
4.4.1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全程的员工培训 | 第49-50页 |
4.4.2 校企合作,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提升企业培训水平 | 第50-51页 |
4.5 G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 第51-53页 |
4.5.1 丰富绩效考核标准,细化绩效层级 | 第51-52页 |
4.5.2 形成公平公开的绩效考核体制 | 第52-53页 |
4.6 G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策略 | 第53-55页 |
4.6.1 强化股权激励,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 | 第53页 |
4.6.2 增强薪酬体系对外竞争性和对内公平性 | 第53-54页 |
4.6.3 丰富薪酬激励方式,强化核心员工激励 | 第54-55页 |
4.7 G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优化策略 | 第55-5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G公司人力资源情况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