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5页 |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4.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 5. 数据分析 | 第13-15页 |
| 文献回顾 | 第15-26页 |
| 1. 过度医疗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 成因分析 | 第16-21页 |
| 2.1 患者作为主体产生的过度医疗 | 第16-17页 |
| 2.2 从卫生服务供给方看,医生“诱导的需求”的过度医疗 | 第17-20页 |
| 2.3 从医疗市场制度角度看,医疗行业垄断以及体制的不成熟引发了过度医疗 | 第20-21页 |
| 3 经济学分析 | 第21-23页 |
| 4 对策分析 | 第23页 |
| 5 临床路径与过度医疗控制 | 第23-26页 |
| 第一部分 气管异物临床路径的研究 | 第26-35页 |
| 1. 临床路径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 1.1 病种选择原则 | 第26页 |
| 1.2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第26-27页 |
| 1.3 临床路径表单 | 第27-28页 |
| 1.4 临床路径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 2. 气管异物临床路径研究 | 第29-32页 |
| 2.1 适用对象 | 第30页 |
| 2.2 诊断依据 | 第30页 |
| 2.3 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4 标准住院日 | 第31页 |
| 2.5 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 第31页 |
| 2.6. 手术治疗 | 第31-32页 |
| 2.7 术后住院治疗 | 第32页 |
| 2.8 出院标准 | 第32页 |
| 2.9 变异及原因分析 | 第32页 |
| 3 讨论 | 第32-35页 |
| 3.1 气管异物临床路径研究的意义 | 第32-33页 |
| 3.2 气管异物临床路径的特点 | 第33-35页 |
| 第二部分 应用临床路径控制住院费用效果分析 | 第35-48页 |
| 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2 数据分析 | 第35-48页 |
| 2.1 人口学特征 | 第35-36页 |
| 2.2 住院费用描述性分析 | 第36-39页 |
| 2.3 科室收费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39-42页 |
| 2.4 多因素分析 | 第42-47页 |
| 2.5 两组费用的差异比较 | 第47-48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8-55页 |
| 1. 施行临床路径是控制过度医疗的有效措施 | 第48页 |
| 2. 临床路径无法全面控制过度医疗 | 第48-49页 |
| 3. 临床路径必须结合其它措施 | 第49-50页 |
| 4. 加强医疗监管部门的职责 | 第50页 |
| 5. 加强落实临床路径实施职责 | 第50页 |
| 6. 需要进一步研究过度医疗形成的原因 | 第50-51页 |
| 7. 公立医院经营模式多样化对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7.1 公立医院“不公立” | 第51-52页 |
| 7.2 医疗机构的发展导向偏差 | 第52页 |
| 7.3 医院为增加收入纵容非必需的医疗服务项目 | 第52页 |
| 7.4 医院对于临床路径实施质量的监管力度不足 | 第52-53页 |
| 8. 目前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 9. 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控制过度医疗的建议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气管异物临床路径表单 | 第59-61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