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湿式离合器概述 | 第10-13页 |
1.2.1 湿式离合器的发展历史及运用 | 第10-11页 |
1.2.2 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特点 | 第11-13页 |
1.2.3 湿式离合器的功率损失 | 第13页 |
1.3 国内外湿式离合器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产生机理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2 湿式离合器摩擦副间润滑油流场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4 国内外研究存在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基于CFD技术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间流场仿真分析研究 | 第19-4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2.3 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基本控制方程 | 第20-23页 |
2.3.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0页 |
2.3.2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0-21页 |
2.3.3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1-23页 |
2.4 数值计算中湍流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23-29页 |
2.4.1 流场数值计算的主要方法 | 第24-27页 |
2.4.1.1 耦合式解法 | 第25-26页 |
2.4.1.2 分离式求解法 | 第26-27页 |
2.4.2 k–ε计算模型 | 第27-29页 |
2.4.2.1 标准k–ε模型 | 第27-29页 |
2.4.2.2 RNG k–ε模型 | 第29页 |
2.5 FLUENT中旋转坐标的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2.6 建模型与处理网格 | 第31-34页 |
2.6.1 模型建立 | 第31页 |
2.6.2 画网格与处理网格 | 第31-33页 |
2.6.3 FLUENT计算收敛准则 | 第33-34页 |
2.7 摩擦副间润滑油流场分析 | 第34-41页 |
2.7.1 自定义润滑油的材料属性 | 第35页 |
2.7.2 摩擦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分析 | 第35-37页 |
2.7.3 摩擦副间润滑油速度分布 | 第37-4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3 湿式离合器的工况参数对带排转矩的影响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进油温度对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43-49页 |
3.2.1 UDF定义润滑油的粘温特性 | 第43-45页 |
3.2.2 摩擦副间润滑油的温度对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 润滑油流量对带排转矩的影响研究 | 第49-51页 |
3.4 湿式离合器摩擦副间对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51-54页 |
3.5 钢片的转速对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湿式离合器的沟槽参数对带排转矩影响的研究 | 第57-63页 |
4.1 沟槽深度对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1 计算时的控制方程 | 第57-58页 |
4.1.2 湍流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4.1.3 数值计算 | 第58-60页 |
4.2 摩擦片的沟槽数目对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不同沟槽宽度对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台架试验研究 | 第63-69页 |
5.1 湿式离合器试验台设计要求 | 第63页 |
5.2 试验台的原理与组成 | 第63-64页 |
5.3 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台架试验 | 第64-65页 |
5.3.1 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试验方法 | 第64页 |
5.3.2 台架试验过程 | 第64-65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总结与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