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

雷默音乐教育哲学融合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7页
    (一) 问题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对象第10页
    (三) 研究综述第10-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 创新之点第16-17页
一、音乐教育哲学的再定义第17-31页
    (一)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的转变第17-22页
        1. 雷默生平简介第17-18页
        2. 与中国结缘第18-19页
        3. 《音乐教育哲学》三个版本的演进第19-22页
    (二) 音乐教育的哲学诉求第22-27页
        1.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第22-24页
        2. 相关概念释义第24-27页
    (三) 走向融合的审美教育第27-31页
        1. 问题引发的概念界定第27-29页
        2. 审美教育的本质归属第29-30页
        3. 融合理念下的“审美教育”第30-31页
二、后现代激发的音乐教育哲思第31-43页
    (一) 融合主义观念的起跳点第31-38页
        1. “后现代”与“现代”的分界依据第32-33页
        2. 后现代的主张第33-35页
        3. 音乐观念的争辩第35-36页
        4. 对后现代的反思第36-38页
    (二) 融合主义的理路第38-43页
        1. 融合的定义第38-39页
        2. 融合主义的特点第39-41页
        3. 走向融合的音乐教育第41-43页
三、融合主义对主要问题的调节第43-54页
    (一) 对形式论的反思第43-46页
        1. 形式论音乐的内核第43-45页
        2. 融合对形式论的推进第45-46页
    (二) 对实践论的回应第46-50页
        1. 实践论的主张第46-48页
        2. 融合对实践的回应第48-50页
    (三) 女性主义思潮与其他观点第50-54页
        1. 女性主义思潮第50-52页
        2. 功能论、文化论等观点第52-54页
四、融合视角下的音乐体验第54-77页
    (一) 音乐体验的感觉维度第55-60页
        1. 音乐感觉的内核第55-57页
        2 音乐感觉的特性第57-58页
        3. 融合感觉的音乐体验第58-60页
    (二) 音乐体验的创造维度第60-66页
        1. 创造维度的定义第61-63页
        2. 聆听作为创造的音乐体验第63-65页
        3. 融合创造的意义第65-66页
    (三) 音乐体验的意义维度第66-70页
        1. 认知方式的多样性第66-68页
        2. 语言表达的禁区第68-69页
        3. 音乐意义的特殊性第69-70页
    (四) 音乐体验的情境纬度第70-77页
        1. 音乐体验的情境性第70-72页
        2. 融合情境的音乐教育第72-77页
结语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林民族声乐学术理论研究
下一篇:论“混声”在歌唱学习中的重要性--以男高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