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车辆设备论文

列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1.2 本课题基于的混合动力列车结构第12-13页
        1.1.3 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概述第13-14页
        1.2.2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4-15页
    1.3 文章组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特性第16-24页
    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6-17页
    2.2 锂离子电池主要性能参数第17-18页
    2.3 电池荷电状态SOC第18-19页
        2.3.1 SOC定义第18-19页
        2.3.2 SOC和OCV的关系第19页
    2.4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第19-23页
        2.4.1 充电特性测试分析第20-22页
        2.4.2 放电特性测试分析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模型建立第24-35页
    3.1 影响电池建模的因素第24-26页
        3.1.1 温度第24页
        3.1.2 充放电倍率第24-25页
        3.1.3 循环寿命第25页
        3.1.4 自放电因素第25-26页
    3.2 锂离子电池模型分析第26-27页
    3.3 二阶RC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第27-34页
        3.3.1 OCV与SOC快速标定实验第29-31页
        3.3.2 电池模型阻容参数的辨识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锂离子电池SOC的估算第35-45页
    4.1 SOC主流估算算法第35-37页
        4.1.1 安时法第35-36页
        4.1.2 开路电压法第36页
        4.1.3 安时计量和开路电压结合法第36页
        4.1.4 基于模型法第36-37页
    4.2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第37-41页
        4.2.1 卡尔曼滤波算法第37-39页
        4.2.2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第39-41页
    4.3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41-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动力电池试验平台的开发第45-66页
    5.1 试验平台总体设计方案第45-46页
        5.1.1 设计目标第46页
        5.1.2 设计原则和依据第46页
    5.2 试验平台硬件实现第46-53页
        5.2.1 硬件结构设计第47-48页
        5.2.2 电压监测第48-49页
        5.2.3 电流监测第49页
        5.2.4 温度监测第49-50页
        5.2.5 电子负载第50-51页
        5.2.6 程控电源第51页
        5.2.7 硬件集成第51-53页
    5.3 试验平台软件设计第53-54页
        5.3.1 平台软件开发工具第53页
        5.3.2 平台软件结构第53-54页
    5.4 平台软件实现第54-62页
        5.4.1 数据采集第55-56页
        5.4.2 数据通信第56-57页
        5.4.3 数据存储第57-58页
        5.4.4 充放电保护第58-59页
        5.4.5 软件集成及效果第59-62页
    5.5 测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5.5.1 测试准备第62-63页
        5.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总结及展望第66-68页
    总结第66页
    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故障自动隔离方法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辆车内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