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一) 高中语文课程强调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 第10页 |
(二) 新高考大纲将文学类文本设为必考 | 第10页 |
(三) 高中生文学鉴赏能力欠佳是不争事实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选修本小说教材的教育功效 | 第11-12页 |
(二) 便于教师综合使用必修与选修教材进行小说鉴赏教学 | 第12页 |
(三) 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外小说文本中提升文学鉴赏力 | 第12-13页 |
三、相关概念阐释 | 第13-14页 |
(一) 语文教材与小说选文 | 第13页 |
(二) 阅读教学与高中阅读教学 | 第13-14页 |
(三) 阅读鉴赏能力与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 第14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 现行人教版小说选文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二) 选文研究存在问题综述 | 第17页 |
(三) 小结 | 第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 统计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整合研究 | 第18-29页 |
一、选文的数量和分布 | 第18-19页 |
(一) 数量和分布统计 | 第18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二、选文的篇幅 | 第19-20页 |
(一) 篇幅统计 | 第19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三、选文的年代分布 | 第20-22页 |
(一) 年代分布统计 | 第20-21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四、选文的单元组元 | 第22-25页 |
(一) 单元组元统计 | 第22-24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五、选文与教材的助读系统 | 第25-27页 |
(一) 助读系统统计 | 第25-27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六、选文与教材的实践活动系统 | 第27-29页 |
(一) 实践活动系统统计 | 第27-28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文情况的评价与思考 | 第29-41页 |
一、选文的突出优势 | 第29-36页 |
(一) 文质兼美 | 第29-30页 |
(二) 突出中外文化的人文内涵 | 第30-32页 |
(三) 必修与选修教材衔接紧密 | 第32-35页 |
(四) 阅读训练整体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 | 第35-36页 |
二、选文的不足之处 | 第36-41页 |
(一) 必修本助读系统指导性不足 | 第36-37页 |
(二) 《中国小说欣赏》“赏析”部分难度大 | 第37页 |
(三) 《外国小说欣赏》结构编排不合理 | 第37-41页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的编排设想及教学建议 | 第41-51页 |
一、《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选文的编排设想 | 第41-42页 |
(一) 增加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二)“赏析”部分文质彬彬为最佳 | 第42页 |
二、《外国小说欣赏》小说选文的编排设想 | 第42-45页 |
(一) 将外国文学史作为副线进行教材小说选文编排 | 第43-45页 |
(二) 丰富作品简介 | 第45页 |
三、教学建议 | 第45-51页 |
(一) 教学设计应对必修与选修教材中小说选文进行整合教学 | 第45-48页 |
(二) 补充助读内容组织好学生阅读研讨活动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