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的优产及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写表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1 半纤维素与木聚糖第10-11页
    1.2 木聚糖降解酶第11-13页
        1.2.1 木聚糖降解酶的水解机制及应用第11-12页
        1.2.2 木聚糖酶第12-13页
        1.2.3 α-葡萄糖醛酸酶第13页
    1.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13-15页
        1.3.1 外源基因的共表达第14页
        1.3.2 外源基因诱导表达的优化第14-15页
    1.4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单启动子共表达木聚糖酶和葡萄糖醛酸酶的优化第18-31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2.2.1 质粒和菌种第19页
        2.2.2 培养基第19页
        2.2.3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第19-20页
        2.2.4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来源第20页
        2.2.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0-21页
        2.2.6 化学转化法第21页
        2.2.7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第21-22页
        2.2.8 木聚糖酶和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测定第22-24页
        2.2.9 重组菌JM109(DE3)/pET-20b-XRA产酶的优化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2.3.1 单启动子共表达载体pET-20b-XRA的构建第24-25页
        2.3.2 诱导剂浓度对重组菌JM109(DE3)/pET-20b-XR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25-27页
        2.3.3 诱导时间对重组菌JM109(DE3/pET-20b-XR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双启动子共表达木聚糖酶和葡萄糖醛酸酶的优化第31-60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3.2.1 质粒和菌种第31页
        3.2.2 培养基第31-32页
        3.2.3 主要试剂盒和试剂第32页
        3.2.4 重组菌JM109(DE3)/pET-20b-XPA产酶的优化第32-33页
        3.2.5 重组质粒pET-28a-XPA的构建第33-34页
        3.2.6 JM109(DE3)/pET-20b-XPA和JM109(DE3)/pET-28a-XPA产酶的比较第34页
        3.2.7 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的优化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59页
        3.3.1 双启动子共表达载体pET-20b-XPA的构建第35-37页
        3.3.2 诱导剂浓度对重组菌JM109(DE3)/pET-20b-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37-39页
        3.3.3 诱导时间对重组菌JM109(DE3)/pET-20b-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39-42页
        3.3.4 诱导温度对重组菌JM109(DE3)/pET-20b-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42-44页
        3.3.5 双启动子共表达载体pET-28a-XPA的构建第44-45页
        3.3.6 比较XynB和AguA在pET-20b-XPA和pET-28a-XPA中的共表达第45-47页
        3.3.7 不同培养基对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47页
        3.3.8 诱导时机对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47-48页
        3.3.9 诱导时间对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48-51页
        3.3.10 诱导剂浓度对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水平的影响第51-52页
        3.3.11 响应面优化重组菌JM109(DE3)/pET-28a-XPA产酶水平第52-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木聚糖酶和葡萄糖醛酸酶的应用第60-76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0-64页
        4.2.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2.2 DNS法检测还原糖第61页
        4.2.3 TLC法检测酶解产物第61-62页
        4.2.4 桦木木聚糖水解条件的优化第62-63页
        4.2.5 玉米芯的降解第63-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4.3.1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和单酶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比较第64-65页
        4.3.2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5-69页
            1 不同酶量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5-66页
            2 不同时间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6页
            3 不同pH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6-67页
            4 不同温度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7-68页
            5 不同底物浓度对桦木木聚糖水解作用的影响第68-69页
        4.3.3 响应面优化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对桦木木聚糖的水解作用第69-73页
        4.3.4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反应历程第73-74页
        4.3.5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降解玉米芯及扫描电镜分析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4.1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对桦木木聚糖的水解效果第75页
        4.4.2 木聚糖酶-葡萄糖醛酸酶对玉米芯的降解效果第75-7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5.1 课题的研究论点第76-77页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橼精油功能活性及微胶囊化研究
下一篇:竹黄分离菌固体发酵及其发酵产物体外抗氧化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