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培养体系的建构 | 第21-37页 |
第一节 培养模式概述 | 第21-23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培养模式的预期优势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培养体系“三阶段”的构成 | 第23-35页 |
一、第一阶段:表征学生多元智能水平,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 | 第23-29页 |
二、第二阶段:培养 | 第29-34页 |
三、第三阶段:评价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一、技术上可行 | 第35-36页 |
二、教育环境上允许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培养模式的实施 | 第37-54页 |
第一节 准备阶段(2016.01 — 2016.03) | 第37-47页 |
一、设计多元智能调查表、课堂观察表和课后交流话题 | 第37-39页 |
二、设计教学片段系列 | 第39-45页 |
三、设计系列资料、活动任务卡和资料卡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教育实践阶段(2016.03 — 2016.08) | 第47-53页 |
一、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 第47-48页 |
二、三重表征学生的4项智能水平,完成小组的划分(2016.03 — 2016.04) | 第48-49页 |
三、以学习小组为依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4项智能(2016.04 — 2016.07) | 第49-53页 |
第三节 教育评价阶段(2016.07— 2016.09) | 第53-54页 |
一、定量分析 | 第53页 |
二、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实践效果研究 | 第54-70页 |
第一节 定量研究 | 第54-64页 |
一、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 第54-59页 |
二、多元智能调查表前后测分析 | 第59-64页 |
第二节 定性研究 | 第64-68页 |
一、课堂行为观察记录分析 | 第65-67页 |
二、课后分层次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 第67页 |
三、大课题活动完成情况分析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实践小结 | 第68-70页 |
一、学生学业成绩变化显著,6 月成绩优于1月 | 第68-69页 |
二、多元智能调查表前后测差异显著,学生4项智能水平整体提高 | 第69页 |
三、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丰富,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质量优异 | 第69页 |
四、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实践总结及展望 | 第70-77页 |
第一节 实践总结 | 第70-76页 |
一、化学视角下学生多元智能培养所带来的收益 | 第70-73页 |
二、化学视角下学生多元智能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73-74页 |
三、化学视角下学生多元智能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8页 |
附录A | 第79-81页 |
附录B | 第81-84页 |
附录C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