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嵌入式微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9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9-16页
        一、生物基础教育的改革第9页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第9-10页
        三、微课走进学校教育第10页
        四、微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况及困难第10-16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第18-19页
        一、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第18页
        二、本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9-22页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第19页
    第二节 认知负荷理论第19-20页
    第三节 微型学习理论第20页
    第四节 个性化学习理论第20页
    第五节 自我指导理论第20-21页
    第六节 混合学习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概念界定第22-25页
    第一节 微课第22-23页
    第二节 微课程第23页
    第三节 微型课第23页
    第四节 微视频第23-24页
    第五节 翻转式微课第24页
    第六节 嵌入式微课第24-25页
第四章 研究方法和路线第25-40页
    第一节 研究假设第25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25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25页
        三、访谈研究法第25-26页
        四、实验研究法第26页
    第三节 研究工具第26页
    第四节 研究路径第26-28页
    第五节 研究时间和流程计划第28页
        一、研究实施时间第28页
        二、研究流程计划第28页
    第六节 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第28-40页
        一、实验前测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8-39页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第39页
        三、该实践研究实施的可能性第39-40页
第五章 初中生物微课的设计与视频制作第40-45页
    第一节 前期分析第40页
        一、研读生物课程标准第40页
        二、分析教材第40页
        三、分析学情第40页
    第二节 确定微课主题第40-41页
    第三节 微课教学设计第41页
    第四节 微课视频的制作第41-45页
        一、制作的原则第41-42页
        二、视频制作工具第42页
        三、录屏式微课视频制作流程第42-45页
第六章 课后“QQ+微课”的实践第45-47页
    第一节 实践的过程第45-46页
    第二节 实践的预期效果第46-47页
第七章 嵌入式微课教学实践研究案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7-75页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47-57页
        一、教学设计第47-52页
        二、微课信息表及视频截图第52-57页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第57-63页
        一、教学设计第57-61页
        二、微课信息表及视频截图第61-63页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63-69页
        一、教学设计第63-67页
        二、微课信息表及视频截图第67-69页
    第四节 激素调节第69-75页
        一、教学设计第69-72页
        二、微课信息表及视频截图第72-75页
第八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5-86页
    第一节 实验后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第75-83页
        一、学生后测问卷制作及发放第75页
        二、实验后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75-83页
    第二节 实验后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第83-84页
        一、学生成绩分数段统计分析第83-84页
        二、学生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第84页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访谈总结与分析第84-85页
        一、学生访谈内容总结第84-85页
        二、学生访谈分析第85页
    第四节 实验结果第85-86页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第86-88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86-87页
        一、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86页
        二、微课助长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第86页
        三、微课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效能第86页
        四、微课在学校教育中实用性强,应推广运用第86-87页
    第二节 创新之处第87页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第90-91页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一)第91-93页
附录C 学生调查问卷(二)第93-94页
附录D 七年级生物(下)第六章测试卷第94-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视角下学生多元智能系统化培养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物学知识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