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研究基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时代的要求 | 第12页 |
1.1.2 国家的支持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框架分析 | 第20-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20-21页 |
2.1.1 “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 | 第20页 |
2.1.2 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能力 | 第20-21页 |
2.2 相关标准的解读 | 第21-23页 |
2.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 第21-22页 |
2.2.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第22-23页 |
2.3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框架 | 第23-29页 |
2.3.1 框架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2.3.2 框架结构设计 | 第24页 |
2.3.3 框架内容分析 | 第24-29页 |
3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 第29-44页 |
3.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3.1.1 个人发展 | 第29-31页 |
3.1.2 学校管理 | 第31-32页 |
3.1.3 社会支持 | 第32-33页 |
3.2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具体措施 | 第33-44页 |
3.2.1 提高认识,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 | 第34-35页 |
3.2.2 开展培训,提高基础能力 | 第35-38页 |
3.2.3 开展竞赛,激发需求实现全面提升 | 第38-39页 |
3.2.4 制度管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第39-41页 |
3.2.5 后续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 第41-42页 |
3.2.6 微课接轨,创新教研模式 | 第42-44页 |
4 实践案例分析 | 第44-55页 |
4.1 日常教学实施过程——意识的体现 | 第44-48页 |
4.2 教师培训与后期研讨——基础技能的提高 | 第48-52页 |
4.3 竞赛的开展与参与——资源的设计与共享 | 第52-5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页 |
5.2 特色与创新 | 第55-56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0页 |
附录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框架 | 第60-68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