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1 人生目的概述 | 第11-16页 |
1.1.1 人生目的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人生目的的维度与类型 | 第12-13页 |
1.1.3 人生目的的测评工具 | 第13-15页 |
1.1.4 发展系统理论下理解人生目的 | 第15-16页 |
1.2 积极的活动经验概述 | 第16-18页 |
1.2.1 积极的活动经验的概念 | 第16页 |
1.2.2 积极的活动经验的类型 | 第16-17页 |
1.2.3 积极的活动经验的测评工具 | 第17-18页 |
1.3 青少年积极发展概述 | 第18-19页 |
1.3.1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概念 | 第18页 |
1.3.2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模型 | 第18-19页 |
1.3.3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目标 | 第19页 |
1.4 人生目的、积极的活动经验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系 | 第19-28页 |
1.4.1 人生目的在青少年积极发展中的功效 | 第19-25页 |
1.4.2 活动经验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系 | 第25-26页 |
1.4.3 人生目的与活动经验的关系 | 第26-28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8-31页 |
2.1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2.1.1 人生目的的测量 | 第28-29页 |
2.1.2 人生目的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影响 | 第29页 |
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9-30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30-31页 |
3 研究一高中生人生目的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结果 | 第31-40页 |
3.1 高中生人生目的问卷的编制 | 第31-40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1.3 研究过程及程序 | 第32-34页 |
3.1.4 研究结果 | 第34-38页 |
3.1.5 讨论 | 第38-39页 |
3.1.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9页 |
3.1.7 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4 研究二人生目的、积极的活动经验与积极发展的关系 | 第40-51页 |
4.1 研究二A不同人生目的类型高中生积极的活动经验、积极发展的差异研究 | 第40-46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4.1.3 研究结果 | 第42-44页 |
4.1.4 讨论 | 第44-46页 |
4.2 研究二B积极的活动经验在人生目的与积极发展中的中介作用 | 第46-51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4.2.3 研究结果 | 第47-50页 |
4.2.4 讨论 | 第50-51页 |
5 总讨论 | 第51-58页 |
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1页 |
5.2 高中生人生目的与积极发展的关系 | 第51-52页 |
5.3 高中生积极的活动经验在人生目的与积极发展间的中介作用 | 第52页 |
5.4 高中生人生目的及积极的活动经验的现状 | 第52-53页 |
5.5 不同人生目的类型的高中生在积极的活动经验和积极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 第53页 |
5.6 教育建议 | 第53-56页 |
5.7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56-58页 |
6 总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