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手卷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讲授案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6-8页 |
1 手卷艺术的形式课堂 | 第8-12页 |
1.1 课堂导入 | 第8-9页 |
1.2 课程讲授 | 第9-12页 |
1.3 课堂总结 | 第12页 |
2 追溯手卷发展历史课堂 | 第12-19页 |
2.1 课程导入 | 第12-13页 |
2.2 课程讲授 | 第13-19页 |
2.2.1 上古彩陶绘画与手卷的联系 | 第13-14页 |
2.2.2 魏晋前简册和缣帛的发展 | 第14-16页 |
2.2.3 魏晋卷轴的发展 | 第16-17页 |
2.2.4 唐宋手卷发展与完善 | 第17-18页 |
2.2.5 宋以后手卷的传承 | 第18-19页 |
2.3 课堂总结 | 第19页 |
3 发掘手卷流通人群课堂 | 第19-23页 |
3.1 课堂导入 | 第19-20页 |
3.2 课程讲授 | 第20-22页 |
3.2.1 皇家贵族的收藏 | 第20页 |
3.2.2 文人士大夫的赏玩与创作 | 第20-21页 |
3.2.3 商人及市民中的流通 | 第21-22页 |
3.3 课堂总结 | 第22-23页 |
4 分析手卷构图形式课堂 | 第23-29页 |
4.1 课堂导入 | 第23页 |
4.2 课程讲授 | 第23-28页 |
4.2.1 人物画题材的构图形式 | 第23-27页 |
4.2.2 山水画题材的构图形式 | 第27-28页 |
4.3 课堂总结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