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5页 |
一、写作缘由及意义 | 第6-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C.P.E.巴赫 | 第15-25页 |
第一章 C.P.E.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 第15-20页 |
一、生平简介 | 第15-17页 |
1、社会背景 | 第15-16页 |
2、家庭背景 | 第16-17页 |
二、C.P.E.巴赫的奏鸣曲 | 第17-20页 |
1、C.P.E.巴赫前的奏鸣曲 | 第17-19页 |
2、C.P.E.巴赫的奏鸣曲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情感风格创始人——C.P.E.巴赫 | 第20-25页 |
一、情感风格 | 第20-22页 |
1、情感风格的定义 | 第20页 |
2、情感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2页 |
二、情感风格与C.P.E.巴赫 | 第22-25页 |
1、情感风格现有观点 | 第22-23页 |
2、C.P.E.巴赫的作品中的情感风格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C.P.E.巴赫的创作风格 | 第25-52页 |
第三章 风格研究 | 第25-50页 |
一、风格分类 | 第25-26页 |
1、巴罗克风格因素 | 第25页 |
2、古典主义风格因素 | 第25-26页 |
二、《符腾堡奏鸣曲》风格研究 | 第26-37页 |
1、曲式结构 | 第26-28页 |
2、和声风格 | 第28-31页 |
3、旋律和动机 | 第31-36页 |
(1)旋律 | 第32-34页 |
(2)动机 | 第34-36页 |
4、总结 | 第36-37页 |
三、为《行家与爱好者而作》奏鸣曲风格研究 | 第37-50页 |
1、曲式结构 | 第37-39页 |
(1)古典奏鸣曲式 | 第38-39页 |
(2)带有古二部曲式框架因素的古典奏鸣曲式: | 第39页 |
(3)带有幻想曲或托卡塔因素的古典奏鸣曲式 | 第39页 |
2、和声风格 | 第39-46页 |
(1)打破五度循环 | 第40页 |
(2)其它非常规的转调手法 | 第40-46页 |
3、节奏风格 | 第46-49页 |
4、总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符腾堡奏鸣曲》与《为行家与好爱好而作》奏鸣曲对比 | 第50-52页 |
一、曲式结构 | 第50页 |
二、和声 | 第50-51页 |
三、旋律和动机功能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