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30页 |
·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20-23页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23页 |
·绩效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0页 |
·绩效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26-28页 |
·心理契约对绩效影响的研究概述 | 第28-30页 |
3 L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维度和工作绩效维度分析 | 第30-43页 |
·研究变量 | 第30-31页 |
·心理契约 | 第30页 |
·工作绩效 | 第30-31页 |
·问卷设计 | 第31-35页 |
·样本基本情况调查表 | 第31-32页 |
·L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量表 | 第32-34页 |
·L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量表 | 第34-35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5-39页 |
·心理契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6-38页 |
·工作绩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8-39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39-43页 |
·对L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维度的分析讨论 | 第40-41页 |
·对L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维度的分析讨论 | 第41-43页 |
4 心理契约对L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 | 第43-51页 |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假设模型 | 第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9页 |
·控制变量 | 第44-45页 |
·各变量之间的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心理契约对L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层级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研究结果 | 第49-51页 |
5 提升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策略建议 | 第51-56页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物质激励维度 | 第51-52页 |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 第51页 |
·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 第51-52页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发展机会维度 | 第52-54页 |
·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 | 第52-53页 |
·为高校教师提供提升个人科研能力的条件 | 第53页 |
·积极帮助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第53-54页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环境支持维度 | 第54-56页 |
·发挥高校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 第55-56页 |
6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6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一 | 第60-62页 |
附录二 | 第62-63页 |
附录三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