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抑制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1-12页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3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第20-30页
    2.1 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第20-25页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第20-21页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第21-22页
        2.1.3 盈余管理的手段和经济后果第22-24页
        2.1.4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2.2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第25-28页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第25-26页
        2.2.2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第26-27页
        2.2.3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第27-28页
    2.3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28-30页
        2.3.1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抑制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第28-29页
        2.3.2 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存在因果关系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的概况第30-36页
    3.1 我国创业板的建立与作用第30页
    3.2 我国创业板的特点第30-33页
        3.2.1 以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第31页
        3.2.2 上市标准较低第31-32页
        3.2.3 信息披露要求更严格第32页
        3.2.4 退市制度更为严格、更加市场化第32-33页
    3.3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3.1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第33-34页
        3.3.2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第四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第36-51页
    4.1 现有计量模型与方法第36-44页
        4.1.1 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与方法第36-41页
        4.1.2 内部控制的衡量方法第41-44页
    4.2 本文的变量选择与计量第44-49页
        4.2.1 盈余管理的计量第44-46页
        4.2.2 内部控制的衡量第46-47页
        4.2.3 控制变量的选择第47-49页
    4.3 研究假设第49-50页
    4.4 模型设计第50-51页
第五章 实证分析及结论第51-62页
    5.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第51-52页
    5.2 应计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第52-56页
        5.2.1 分行业回归系数第52页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52-53页
        5.2.3 相关性统计第53页
        5.2.4 多元回归分析第53-56页
    5.3 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第56-61页
        5.3.1 分行业回归系数第56页
        5.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56-57页
        5.3.3 相关性统计第57-59页
        5.3.4 多元回归分析第59-61页
    5.4 实证分析结论第61-62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第62-66页
    6.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62-63页
        6.1.1 多元化持股模式第62页
        6.1.2 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第62页
        6.1.3 控制董事会规模第62-63页
    6.2 建立健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第63页
    6.3 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公司制转变第63-64页
    6.4 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的作用第64页
    6.5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材在线评论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学生主体的新疆高校研究生专业学习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