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时间词语的语义和文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0.1 选题理由 | 第7页 |
0.2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7-8页 |
0.3 佛教时间词语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0.3.1 佛教时间词语的划分标准 | 第8-9页 |
0.3.2 佛教时间词语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0.3.3 佛教时间观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4 语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0.4.1 语料收集 | 第11页 |
0.4.2 佛教时间词语的界定 | 第11-12页 |
0.4.3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佛教时间词语的语义类别 | 第13-29页 |
1.1 表示时点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13-20页 |
1.1.1 佛教时间名词 | 第14-16页 |
1.1.1.1 表示一天之内时点的佛教时间名词 | 第14页 |
1.1.1.2 表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名词 | 第14-16页 |
1.1.1.3 其他表示时点的佛教时间名词 | 第16页 |
1.1.2 佛教时间短语 | 第16-20页 |
1.1.2.1 “数词+时间单位词”式 | 第16-17页 |
1.1.2.2 表示一天之内时点的佛教时间短语 | 第17页 |
1.1.2.3 表示三世及佛教时代的时间短语 | 第17-20页 |
1.2 表示时段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0-29页 |
1.2.1 表示确量时段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0-21页 |
1.2.2 表示约量时段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1-23页 |
1.2.2.1 表示短时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1-22页 |
1.2.2.2 表示长时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2-23页 |
1.2.2.3 表示三世的佛教时间词语 | 第23页 |
1.2.3 “劫”式佛教时间词语 | 第23-29页 |
1.2.3.1 “数词+(小)劫”式 | 第24-27页 |
1.2.3.2 “名词+劫”式 | 第27页 |
1.2.3.3 “形容词+劫”式 | 第27-28页 |
1.2.3.4 “劫”的其他形式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佛教时间词语的语义嬗变 | 第29-34页 |
2.1 过去、现在、未来三词的语义嬗变 | 第29-32页 |
2.1.1 “过去”的语义嬗变 | 第29-30页 |
2.1.2 “现在”的语义嬗变 | 第30-31页 |
2.1.3 “未来”的语义嬗变 | 第31-32页 |
2.2 “劫”式佛教时间词语的语义嬗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佛教时间词语的文化涵义 | 第34-45页 |
3.1 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佛教时间词语 | 第34页 |
3.2 佛教时间词语所体现的佛教时间观 | 第34-38页 |
3.2.1 “过去、现在、未来”体现的循环时间观 | 第34-35页 |
3.2.2 “刹那”和“劫”体现的无限时间观 | 第35-36页 |
3.2.3 “缘起性空”体现的虚幻时间观 | 第36-38页 |
3.3 佛教时间观对中国传统时间观的影响 | 第38-45页 |
3.3.1 中国传统时间观对佛教时间观的适应 | 第38-42页 |
3.3.2 佛教时间观对中国传统时间观的改造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