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如何进行合流区数据调查 | 第18页 |
1.4.2 合流区交通流运行特征观察与分析 | 第18-19页 |
1.4.3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分析 | 第19页 |
1.4.4 合流区设计指标与交通控制方法研究 | 第19页 |
1.4.5 交通仿真分析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合流区交通数据调查 | 第23-33页 |
2.1 调查目的设定 | 第23页 |
2.2 调查内容要求 | 第23-24页 |
2.3 调查仪器选择 | 第24页 |
2.4 样本量确定 | 第24-25页 |
2.5 调查地点选择 | 第25-27页 |
2.6 调查流程过程分析 | 第27-29页 |
2.6.1 交通预调查 | 第27-28页 |
2.6.2 正式交通调查 | 第28-29页 |
2.7 调查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合流区交通流运行行为分析 | 第33-41页 |
3.1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调查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3.2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图像观察分析 | 第34-37页 |
3.3 间隙接受理论在合流区中研究的不足 | 第37-38页 |
3.4 合流区交通流的Breakdown现象 | 第38-40页 |
3.4.1 交通流Breakdown现象简介 | 第38-39页 |
3.4.2 交通流Breakdown现象图像观察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快速路合流区设计指标计算 | 第41-53页 |
4.1 既有计算方法分析 | 第41-42页 |
4.1.1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设计传统方法 | 第41-42页 |
4.1.2 既有计算方法的不足 | 第42页 |
4.2 合流区Breakdown事件指标计算方法 | 第42-45页 |
4.2.1 交通流Breakdown事件的探测算法 | 第43-45页 |
4.2.2 交通流发生Breakdown事件的概率模型 | 第45页 |
4.3 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 | 第45-48页 |
4.3.1 基于加速车道长度的BP模型 | 第46-47页 |
4.3.2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4.4 模型验证与算例分析 | 第48-52页 |
4.4.1 合流区发生Breakdown现象的经验概率模型 | 第48-49页 |
4.4.2 合流区发生Breakdown现象的经验概率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4.4.3 计算方法实例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研究 | 第53-67页 |
5.1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 | 第53-55页 |
5.1.1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既有方法 | 第54页 |
5.1.2 快速路合流区既有交通控制传统方法的不足 | 第54-55页 |
5.2 流量控制 | 第55-58页 |
5.2.1 流量控制方法 | 第55-57页 |
5.2.2 流量控制阈值指标计算 | 第57-58页 |
5.3 汇入控制方法 | 第58-65页 |
5.3.1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原理与流程 | 第58-61页 |
5.3.2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系统框架 | 第61-62页 |
5.3.3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系统实施方法 | 第62-65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仿真分析与验证 | 第67-76页 |
6.1 元胞自动机简介 | 第67页 |
6.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合流区建模 | 第67-71页 |
6.2.1 直行规则 | 第68-69页 |
6.2.2 换道规则 | 第69页 |
6.2.3 边界条件 | 第69-70页 |
6.2.4 模型生成 | 第70-71页 |
6.3 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6.3.1 给定主路与匝道流量情况下加速车道长度 | 第71-73页 |
6.3.2 给定加速车道长度情况下匝道流量控制阈值 | 第73-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1:AutoScope2004处理生成实时交通数据文件格式 | 第83-85页 |
附录2:AutoScope2004处理生成统计交通数据文件格式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