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膜片弹簧离合器简介 | 第10-14页 |
1.3 膜片弹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2 膜片弹簧热-结构耦合仿真分析 | 第18-34页 |
2.1 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 | 第18-20页 |
2.1.1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 第18页 |
2.1.2 膜片弹簧应力-变形计算分析(A-L法) | 第18-20页 |
2.2 建立膜片弹簧工作状态的有限元模型 | 第20-24页 |
2.2.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20页 |
2.2.2 Workbench软件简介 | 第20-21页 |
2.2.3 建立离合器盖总成三维模型 | 第21-22页 |
2.2.4 建立离合器盖总成有限元模型 | 第22-23页 |
2.2.5 膜片弹簧工作过程静结构仿真分析 | 第23-24页 |
2.3 膜片弹簧工作状态的热传递分析 | 第24-25页 |
2.4 膜片弹簧的导热微分方程 | 第25-28页 |
2.5 膜片弹簧热边界条件确定 | 第28-30页 |
2.5.1 热传导系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2.5.2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 第29-30页 |
2.5.3 热辐射的计算 | 第30页 |
2.6 膜片弹簧热-结构耦合应力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2.7 膜片弹簧疲劳危险点确认 | 第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膜片弹簧疲劳寿命分析 | 第34-42页 |
3.1 疲劳寿命基本理论 | 第34-37页 |
3.1.1 疲劳定义 | 第34页 |
3.1.2 疲劳损伤理论 | 第34-36页 |
3.1.3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 第36页 |
3.1.4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 第36-37页 |
3.2 膜片弹簧疲劳寿命分析 | 第37-42页 |
3.2.1 材料的S-N曲线 | 第37页 |
3.2.2 膜片弹簧的S-N曲线 | 第37-39页 |
3.2.3 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4 膜片弹簧结构优化 | 第42-54页 |
4.1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 第42页 |
4.2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4.3 优化分析简介 | 第43-45页 |
4.3.1 参数化建模简介 | 第43页 |
4.3.2 实验设计分析 | 第43-45页 |
4.3.3 Workbench优化分析步骤 | 第45页 |
4.4 膜片弹簧的优化 | 第45-49页 |
4.4.1 优化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45-46页 |
4.4.2 参数化 | 第46-47页 |
4.4.3 响应曲线分析 | 第47-49页 |
4.5 优化结果 | 第49-52页 |
4.5.1 拉格朗日二次规划法NLPQL概述 | 第50页 |
4.5.2 实验设计DOE优化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膜片弹簧疲劳寿命试验台设计 | 第54-72页 |
5.1 主机结构 | 第54-55页 |
5.2 台架测控系统 | 第55-61页 |
5.2.1 PLC | 第55-58页 |
5.2.2 数据采集卡 | 第58-59页 |
5.2.3 应变片及采集系统 | 第59-60页 |
5.2.4 伺服驱动器与驱动电机 | 第60-61页 |
5.2.5 位移传感器 | 第61页 |
5.2.6 电缸 | 第61页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62页 |
5.4 人机界面设计 | 第62-65页 |
5.5 膜片弹簧热-结构耦合疲劳寿命试验 | 第65-70页 |
5.5.1 试验原理与试验过程 | 第65页 |
5.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