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2.1 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第12-19页 |
2.1.1 多动症的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2.1.2 多动症的诊断体系及技术方法 | 第14-17页 |
2.1.3 多动症的治疗 | 第17-19页 |
2.2 适应性行为 | 第19-23页 |
2.2.1 起源与定义 | 第19-21页 |
2.2.2 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3 多动症儿童适应性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3 家庭功能理论 | 第23-25页 |
2.3.1 家庭功能理论的类型 | 第23-25页 |
2.3.2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的应用 | 第25页 |
2.4 社会支持 | 第25-28页 |
2.4.1 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25-26页 |
2.4.2 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中的研究 | 第26页 |
2.4.3 将社会支持放入本研究的原由 | 第26-28页 |
3 问题的提出 | 第28-30页 |
3.1 研究构思 | 第28页 |
3.2 假设模型 | 第28-30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2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5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31-38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5.2 研究工具 | 第31-37页 |
5.2.1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 | 第31-34页 |
5.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 第34-36页 |
5.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第36-37页 |
5.3 测试过程统筹及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5.3.1 测试过程统筹 | 第37页 |
5.3.2 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6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8-50页 |
6.1 数据分析 | 第38-46页 |
6.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6.1.2 CABS量表分分析 | 第39-41页 |
6.1.3 FAD量表分分析 | 第41-42页 |
6.1.4 CABS与FAD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6.1.5 CABS与FAD各因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6.1.6 社会支持在ADHD患儿的家庭功能与适应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45-46页 |
6.2 讨论 | 第46-50页 |
6.2.1 ADHD患儿适应行为特点 | 第46-47页 |
6.2.2 ADHD患儿家庭功能特点 | 第47-48页 |
6.2.3 ADHD患儿适应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 第48页 |
6.2.4 社会支持在ADHD患儿家庭功能与适应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 第48-50页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7.2 研究建议 | 第50-52页 |
8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8.1 研究的创新 | 第52页 |
8.2 研究的不足 | 第52页 |
8.3 研究的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