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水管锅炉论文

基于金属蓄热动态的直流炉控制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锅炉蓄热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火电机组模型分类第10-11页
        1.2.3 火电机组控制模型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超临界直流锅炉蓄热分析第15-29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机理分析第15-16页
    2.3 蒸发受热面的蓄热第16-23页
        2.3.1 蒸发受热面模型建立第16-20页
        2.3.2 受热面比焓计算模型第20-22页
        2.3.3 受热面压降计算模型第22-23页
    2.4 过热器的蓄热第23-24页
    2.5 计算与分析第24-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直流炉机组分析与控制模型建立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直流机组分析第29-31页
    3.3 制粉系统模型第31-32页
        3.3.1 对象简介第31页
        3.3.2 机理分析第31-32页
    3.4 锅炉汽水系统模型第32-36页
        3.4.1 对象简介第32-33页
        3.4.2 简化分析第33-34页
        3.4.3 机理分析第34-36页
    3.5 汽轮机模型第36-39页
        3.5.1 对象简介第36-37页
        3.5.2 机理分析第37-39页
    3.6 模型整理和参数求取第39-46页
        3.6.1 模型结构整理第39-41页
        3.6.2 静态参数求取第41-42页
        3.6.3 待定函数求取第42-44页
        3.6.4 动态参数求取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模型验证及控制器设计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模型验证分析第47-49页
    4.3 模型控制器设计第49-56页
        4.3.1 增益调度控制分析第49-50页
        4.3.2 非线性模型线性化第50-52页
        4.3.3 模糊增益调度控制设计第52-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第57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气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奖惩线索注意偏向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多动症患儿的适应行为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的关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