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及特点 | 第9-10页 |
·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 第10-11页 |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外化学教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教材 | 第19页 |
·教材比较 | 第19-20页 |
·内容属性 | 第20页 |
·学科特色 | 第20-21页 |
第2章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比较的框架建构 | 第21-25页 |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的框架 | 第21页 |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内容属性比较的框架 | 第21-22页 |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学科特色比较的框架 | 第22-25页 |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 第25-29页 |
·编写理念的比较 | 第25页 |
·结构的比较 | 第25-26页 |
·内容的比较 | 第26-29页 |
·内容呈现 | 第26-27页 |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 | 第27-29页 |
第4章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内容属性的比较 | 第29-43页 |
·内容版式的比较 | 第29-31页 |
·版面设计 | 第29-30页 |
·其他 | 第30-31页 |
·内容选择的比较 | 第31-34页 |
·旧教材的内容选择 | 第31-32页 |
·新教材的内容选择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内容结构的比较 | 第34-35页 |
·新旧教材内容的结构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内容呈现的比较 | 第35-39页 |
·任务驱动模式 | 第35-36页 |
·图表模式 | 第36-38页 |
·情景模式 | 第38-39页 |
·内容组织的比较 | 第39-41页 |
·组织体系 | 第39-40页 |
·组织取向及策略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第5章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学科特色的比较 | 第43-67页 |
·科学探究 | 第43-50页 |
·数量及分布 | 第44-46页 |
·探究内容与活动方式 | 第46-48页 |
·开放水平 | 第48-50页 |
·化学实验 | 第50-56页 |
·数量及分布 | 第51-53页 |
·实验内容 | 第53-54页 |
·实验类型 | 第54-56页 |
·化学史 | 第56-61页 |
·数量及分布 | 第56-58页 |
·内容选择 | 第58-60页 |
·学习方法 | 第60-61页 |
·CTSE | 第61-64页 |
·化学与技术 | 第63页 |
·化学与社会 | 第63-64页 |
·化学与环境 | 第64页 |
·结论 | 第64-6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7-71页 |
·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 第67-70页 |
·全面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 第67-68页 |
·充分利用新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 | 第68-69页 |
·借助新教材多样的栏目转变教学方式 | 第69页 |
·根据新教材内容性质选择评价方式 | 第69-70页 |
·反思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