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三) 本选题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战国策》语言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汉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 本选题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 第13页 |
(四)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4页 |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五) 《战国策》版本选择 | 第14-16页 |
二、《战国策》形容词研究的相关问题与展开 | 第16-40页 |
(一) 形容词的性质及范围 | 第16-17页 |
1. 有关形容词的性质和范围问题 | 第16-17页 |
2. 有关形容词活用和兼类问题 | 第17页 |
(二) 《战国策》形容词判定的标准 | 第17-21页 |
1. 形容词的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2. 复音形容词判定问题 | 第19-21页 |
(三) 形容词的指称化 | 第21-30页 |
1. 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 | 第23页 |
2. 自指化和转指化 | 第23-24页 |
3. 有标记的形容词指称化 | 第24-25页 |
4. 形容词用法举例 | 第25-30页 |
(四) 形容词和动词等词类的兼类和活用 | 第30-37页 |
1. 《战国策》形容词和动词等的兼类 | 第30-35页 |
2. 《战国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第35-37页 |
(五) 《战国策》形容词的统计和结构分类 | 第37-39页 |
1. 《战国策》形容词的统计 | 第37-38页 |
2. 《战国策》形容词的结构分类 | 第38-39页 |
(六) 《战国策》形容词的语义分类 | 第39-40页 |
三、《战国策》的性质形容词 | 第40-58页 |
(一) 性质形容词的鉴别标准 | 第40-44页 |
(二) 性质形容词的分类 | 第44-48页 |
1. 饰物形容词 | 第45-47页 |
2. 饰行形容词 | 第47-48页 |
(三) 性质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 第48-55页 |
1.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 | 第48-50页 |
2.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 | 第50-52页 |
3. 性质形容词作主语、宾语 | 第52-53页 |
4. 性质形容词作状语 | 第53-54页 |
5. 性质形容词作补语 | 第54-55页 |
(四) 《战国策》动态形容词的分析 | 第55-58页 |
四、《战国策》的状态形容词 | 第58-65页 |
(一) 状态形容词的鉴别标准 | 第58-59页 |
(二) 状态形容词的分类 | 第59-61页 |
1. 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分类 | 第59-60页 |
2. 状态形容词的意义分类 | 第60-61页 |
(三) 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 第61-65页 |
1. 状态形容词作谓语 | 第62页 |
2. 状态形容词作状语 | 第62-64页 |
3. 状态形容词作定语 | 第64页 |
4. 状态形容词作补语 | 第64-65页 |
五、《战国策》形容词的语用特点和比较研究 | 第65-72页 |
(一) 《战国策》形容词的语用特点 | 第65-68页 |
1. 形容词的连用 | 第65-66页 |
2. 形容词的并举和对举使用 | 第66-68页 |
(二) 音节结构比较研究 | 第68-70页 |
(三) 复音形容词比较研究 | 第70-72页 |
六、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