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教材难度模型的构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0-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研究框架第12-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2.2 教材难度研究综述第17-19页
        2.2.1 国外教材难度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2 国内教材难度研究现状第18-19页
    2.3 主要难度模型介绍第19-24页
        2.3.1 课程难度灰色模型体系第20页
        2.3.2 数学课程综合难度模型第20-22页
        2.3.3 教材难度量化评价模型第22页
        2.3.4 难度模型不同学科的应用第22-24页
    2.5 文献研究总结第24-27页
第3章 教材难度影响因素研究第27-33页
    3.1 教材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27-28页
    3.2 内容难度第28页
    3.3 问题难度第28-29页
    3.4 时间难度第29页
    3.5 影响因素研究假设第29-33页
第4章 物理教材难度模型的建构第33-49页
    4.1 难度影响因素调查第33-35页
        4.1.1 研究思路第33页
        4.1.2 调查方法第33-35页
    4.2 回收数据分析第35-42页
        4.2.1 难度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第35-40页
        4.2.2 构建教材难度模型第40-42页
    4.3 影响因素量化赋值第42-49页
        4.3.1 内容维度各影响因素量化赋值第42-43页
        4.3.2 问题维度各影响因素量化赋值第43-44页
        4.3.3 时间维度各影响因素量化赋值第44-49页
第5章 高中物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研究第49-55页
    5.1 A模型内容难度分析结果第49-50页
    5.2 B模型难度分析结果第50页
    5.3 模型可比性分析第50页
    5.4 难度分析结果第50-55页
第6章 研究工作总结第55-61页
    6.1 研究的创新点第55页
    6.2 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第55-57页
        6.2.1 模型的优点第55-56页
        6.2.2 模型的缺点第56-57页
    6.3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8-61页
        6.4.1 研究的不足第58-59页
        6.4.2 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本质呈现比较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与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为例
下一篇:理解性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