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0-14页
        1.1.1 提出问题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1-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 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教版为例)第18-23页
        1.3.1 人教版初中古诗文的编排情况第18-21页
        1.3.2 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与学的基本要求第21-23页
    1.4 有关概念界定第23-24页
        1.4.1 有效性第23页
        1.4.2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第23-24页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2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探索第25-31页
    2.1 现当代有效教学理论第25-27页
        2.1.1 现当代有效教学理论简述第25-26页
        2.1.2 现当代有效教学理论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第26-27页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7-29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述第27-28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第28-29页
    2.3 多元智能理论第29-31页
        2.3.1 多元智能理论简述第29页
        2.3.2 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第29-31页
第3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31-37页
    3.1 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3.1.1 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第31页
        3.1.2 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第31-32页
    3.2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影响因素第32-37页
        3.2.1 古诗文的内在影响第33-34页
        3.2.2 学生因素第34-35页
        3.2.3 教师因素第35-37页
第4章 增强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37-53页
    4.1 课前的有效准备第37-40页
        4.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第37-38页
        4.1.2 正确的教学内容第38-40页
        4.1.3 选择教学方法第40页
        4.1.4 重视学生预习第40页
    4.2 课堂的有效生成第40-46页
        4.2.1 有价值的提问第41-42页
        4.2.2 课堂注重“留白”第42-43页
        4.2.3 体悟美第43-44页
        4.2.4 古诗文课堂与生活结合第44-46页
    4.3 课后的有效巩固与延伸第46-50页
        4.3.1 归纳与综合第46-48页
        4.3.2 丰富与拓展第48-49页
        4.3.3 运用与创作第49-50页
    4.4 教师的有效反思第50-53页
        4.4.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第50-51页
        4.4.2 提高自身素养,获得教学成就感第51-53页
第5章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文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下一篇: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