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论文

“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及其当代意义

引言第1-8页
1 概念界定第8-14页
   ·“儿童”第8页
   ·“游戏精神”第8-14页
     ·人是游戏者: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第9页
     ·“儿童期”的存在决定了儿童需要游戏第9-10页
     ·游戏是儿童教育的存在方式第10页
     ·游戏的复演论第10-11页
     ·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第11-13页
     ·游戏与儿童发展理论第13-14页
2“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鲁迅儿童观第14-23页
   ·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第15-18页
     ·个人主义观照下的“人的发现”阐释第15-16页
     ·人道主义观照下的“儿童的发现”阐释第16-18页
   ·鲁迅“幼者本位”儿童观第18-23页
     ·“幼者本位”儿童观:鲁迅“生存与发展”意识的产物第18-20页
     ·“幼者本位”儿童观的实质:儿童即目的第20-21页
     ·“幼者本位”儿童观的特色:对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重视第21-23页
3“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内涵阐析第23-31页
   ·鲁迅作品中的“游戏精神”第24-31页
     ·自由与主体的“游戏精神”第25-26页
     ·愉悦与体验的“游戏精神”第26-28页
     ·平等与和谐的“游戏精神”第28-29页
     ·想象与创造的“游戏精神”第29-30页
     ·对话与合作的“游戏精神”第30-31页
4“游戏精神”视阈中鲁迅儿童观之当代意义第31-39页
   ·“游戏精神”匮乏的当代儿童教育现状分析第31-33页
     ·功利化的教育钳制了儿童的“游戏精神”第32页
     ·儿童沦为抽象知识概念及其衍生的附加价值的奴隶第32-33页
   ·“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对儿童教育的启示第33-39页
     ·“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对教育理念的启示第33-34页
     ·“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对师生关系的启示第34-36页
     ·“游戏精神”视阈中的鲁迅儿童观对教学方法的启示第36-39页
5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摘要第44-45页
Abstract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试课堂声音现象研究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反文本”倾向探究--PEP 2009 to Vocational "Languages. Basic Module "(Upper And Lower Volumes),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