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中职教师专业能力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专业能力 | 第13页 |
| ·教师专业能力 | 第13页 |
|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中职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 第21-30页 |
| ·调查问卷的制定与实施 | 第21-25页 |
| ·问卷设计 | 第21页 |
| ·调查实施及样本分析 | 第21-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状况 | 第25-30页 |
| ·教学设计能力 | 第25-26页 |
| ·教学实施能力 | 第26页 |
|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 第26-27页 |
| ·班级管理与职业指导能力 | 第27-28页 |
|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能力 | 第28页 |
| ·课程开发能力 | 第28-29页 |
|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 第30-44页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 第30-32页 |
| ·新手阶段 | 第30页 |
| ·胜任阶段 | 第30-31页 |
| ·熟练阶段 | 第31页 |
| ·专家阶段 | 第31-32页 |
| ·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 第32-35页 |
|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薄弱 | 第36-37页 |
| ·班级管理与职业指导能力不足 | 第37页 |
| ·校企合作与课程开发能力受限 | 第37-38页 |
|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 第38页 |
| ·影响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 第38-44页 |
| ·个体因素 | 第39-41页 |
| ·学校因素 | 第41-42页 |
| ·校外支持环境因素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53页 |
| ·营造宏观的政策环境 | 第44-47页 |
| ·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 第44-45页 |
| ·注重教师培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 第45-46页 |
| ·深化校企合作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46-47页 |
| ·打造中观的组织平台 | 第47-49页 |
| ·开展“以老带新”活动,促进专业成长 | 第47页 |
| ·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专业对话” | 第47-48页 |
|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 第48-49页 |
| ·构建分层次的专业师资培训机制 | 第49页 |
| ·实施微观的自主发展 | 第49-53页 |
| ·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 第49-50页 |
| ·加强自主学习,积累知识内涵 | 第50页 |
| ·实时监控实践,培养反思能力 | 第50-51页 |
| ·完善专业规划,实现自我管理 | 第51-52页 |
| ·立足教学一线,提高科研水平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 附录一 | 第58-61页 |
| 附录二 | 第61-63页 |
| 附录三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