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概念迁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问题第15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20页
 第三节 研究目标第20-21页
 第四节 本论文之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第23-39页
 第一节 客观主义被批判,相对主义之兴起第23-24页
 第二节 语言相对论之思想传承第24-29页
 第三节 语言相对论之命运多舛,从误解到澄清第29-37页
   ·误解沃尔夫之本意,抨击虚无的“强式论”第29-32页
   ·普遍主义兴起,相对论受压制第32页
   ·认知语言学兴起,语言相对论复兴第32-34页
   ·新沃尔夫主义者之实验支持第34-36页
   ·语言相对论在我国之“境遇”第36-37页
 第四节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语言、认知、概念迁移第39-65页
 第一节 古老而年轻的语言迁移研究第39-46页
   ·迁移之术语及定义第39-40页
   ·语言迁移的类型第40-42页
   ·迁移研究范畴之拓展第42-46页
 第二节 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第46-64页
   ·“语言文化概念”维度第47-57页
   ·“英语语言学习过程”维度第57-59页
   ·“中介语形式层面的表征”维度第59-64页
 第三节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二语习得研究第65-69页
 第一节 语料库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优势第65页
 第二节 我国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二语习得研究第65-68页
   ·基于笔语语料库的二语研究第66-67页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二语研究第67-68页
 第三节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本研究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第69-79页
 第一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第69-70页
 第二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检索方法第70-74页
   ·索引词检索方法第70-71页
   ·正则表达式检索方法第71-72页
   ·搭配、类联接、语义韵的检索方法第72-74页
 第三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第74-75页
   ·频数差异检验第74-75页
   ·搭配强度测量第75页
   ·频数标准化第75页
 第四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软件第75-77页
   ·词性附码软件第75-76页
   ·检索软件第76-77页
 第五节 本研究的研究步骤第77-79页
第六章 英语词汇学习与概念迁移第79-123页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第80-81页
 第二节 英语动词学习与概念迁移第81-98页
   ·语料库研究方法第81-83页
   ·词汇与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83-97页
   ·小结第97-98页
 第三节 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第98-106页
   ·语料库研究方法第98页
   ·词汇与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98-106页
   ·小结第106页
 第四节 英语副词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06-119页
   ·语料库研究方法第107-108页
   ·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108-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第五节 英语冠词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19-123页
   ·语料库研究方法第119-120页
   ·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120-122页
   ·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英语句法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23-181页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第124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信息统计第124-126页
 第三节 英语构句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26-132页
   ·英汉“句子”之别第126-129页
   ·汉语[句子]语法概念迁移第129-131页
   ·小结第131-132页
 第四节 英语时态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32-139页
   ·英汉“时态”之别第132页
   ·[时态]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132-139页
   ·小结第139页
 第五节 英语语序学习及概念迁移第139-149页
   ·英汉语序特征及语法概念迁移分析第140-149页
   ·小结第149页
 第六节 英语“数”的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49-156页
   ·英汉“数”的区别第150页
   ·汉语[数]语法概念迁移所表现的语境第150-156页
   ·小结第156页
 第七节 英语“be-sentence”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56-165页
   ·系动词be与语法概念迁移第157-163页
   ·助词be与语法概念迁移第163-165页
   ·小结第165页
 第八节 “主谓一致”学习与概念迁移第165-169页
   ·英汉句法结构及语法概念表征的区别第166-167页
   ·主谓一致偏误类型第167-169页
   ·小结第169页
 第九节 英语“主/谓/宾缺失”与概念迁移第169-178页
   ·英汉主谓宾的特点及可省略的语境第170-175页
   ·ICCI中主语缺失的主要类型第175-176页
   ·ICCI中谓语缺失的例证第176-177页
   ·ICCI中宾语缺失的例证第177页
   ·小结第177-178页
 第十节 本章小结第178-181页
第八章 新及物性模式下语法隐喻的学习历程与概念迁移第181-210页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第182-184页
   ·“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第182页
   ·新及物性模式——语法隐喻分类框架第182-184页
 第二节 语料库研究方法第184-185页
 第三节 语法隐喻习得与概念正迁移第185-201页
   ·经验类别范畴第185-196页
   ·表征方式范畴第196-200页
   ·双重隐喻或多重隐喻现象第200页
   ·名词化现象第200-201页
 第四节 语法隐喻偏误与概念负迁移第201-207页
   ·空间概念范畴[上]的映射偏误第201-206页
   ·其他概念范畴的映射偏误第206-20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207-210页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第210-219页
 第一节 研究发现第210-211页
 第二节 启示第211-217页
   ·理论启示第211页
   ·教育实践启示第211-217页
   ·研究方法启示第217页
 第三节 本研究之结语第217-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36页
附录第236-258页
后记第258-259页
在学期间公开出版专著及发表论文情况第259-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基斯坦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的效果与困难
下一篇: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