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结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要求 | 第10页 |
·业绩评价思想为企业生存发展添动力 | 第10页 |
·中小企业业绩评价思想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3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二次分类选典法 | 第14页 |
·G1法 | 第14页 |
·CRITIC法 | 第14页 |
·动态综合评价法 | 第14页 |
·本文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本文重点 | 第14-15页 |
·本文难点 | 第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5页 |
·中小企业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中小企业的一般概念 | 第17-18页 |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 | 第18-20页 |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理论 | 第22-25页 |
·业绩评价的一般概念 | 第22-23页 |
·动态业绩评价概念综述 | 第23-24页 |
·动态业绩评价的特征表现 | 第24-25页 |
·动态业绩评价方法综述 | 第25-33页 |
·动态业绩评价指标研究维度 | 第25-26页 |
·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 第26-32页 |
·动态业绩评价方法综述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55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原则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选定 | 第37-44页 |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 第38-39页 |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 第39-40页 |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 | 第40-41页 |
·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 | 第41-42页 |
·反映股本扩张的指标 | 第42-43页 |
·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 | 第43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43-44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筛选 | 第44-54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5-47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47-49页 |
·“二次分类选典法”的介绍 | 第49-50页 |
·“二次分类选典法”筛选评价指标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方法 | 第55-64页 |
·基于动态组合赋权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55-59页 |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主观赋权法—G1法 | 第55-57页 |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客观赋权法—CRITIC赋权法 | 第57-58页 |
·具有综合集成特征的动态组合赋权 | 第58-59页 |
·基于动态组合赋权的时间权向量确定 | 第59-60页 |
·基于理想矩阵法的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模型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基于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实证 | 第64-95页 |
·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基本情况 | 第64-71页 |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 | 第64-65页 |
·从中小企业板到创业板 | 第65-66页 |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的比较 | 第66-67页 |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主要指标分析 | 第67-71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实例 | 第71-84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71-75页 |
·时间权重的计算 | 第75页 |
·理想矩阵法在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 第75-84页 |
·中小企业动态业绩评价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从整体角度分析 | 第85页 |
·从所属板块分析 | 第85-86页 |
·从时间分布分析 | 第86页 |
·与传统静态业绩评价的比较 | 第86-93页 |
·中小企业静态业绩评价步骤 | 第87-90页 |
·动态业绩评价与静态业绩评价的比较分析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95-96页 |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