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导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3. 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重要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21-2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含义 | 第22-23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市场有效性理论 | 第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6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6-27页 |
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及理论框架 | 第27-39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 第27-31页 |
·国外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国内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 | 第31-39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标 | 第31-3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原则 | 第32-35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主体 | 第35-3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 | 第3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37-39页 |
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39-49页 |
·样本选取方法 | 第39-40页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40-4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范围不完整 | 第40-41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 第41-43页 |
·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较少 | 第43-44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侧重点各异 | 第44-45页 |
·缺乏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发表的独立意见 | 第45页 |
·缺少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意见 | 第45-47页 |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评价分析 | 第47-49页 |
6. 案例分析——以双汇集团为例 | 第49-59页 |
·选择该案例的理由 | 第49-50页 |
·双汇集团基本情况 | 第50-52页 |
·双汇集团简介 | 第50页 |
·双汇集团的行业地位 | 第50-52页 |
·双汇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 第52-56页 |
·缺乏正确的披露动机 | 第52-54页 |
·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 | 第54页 |
·披露内容形式重于实质 | 第54-55页 |
·忽视内部控制五要素 | 第55-56页 |
·案例评价 | 第56-59页 |
7.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 | 第59-70页 |
·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 第59-61页 |
·落实董事会责任主体人员 | 第59-60页 |
·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 | 第60-61页 |
·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第61-63页 |
·稳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 | 第63-65页 |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63-64页 |
·落实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进度 | 第64页 |
·做好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准备工作 | 第64-65页 |
·加强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 第65-67页 |
·加强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 | 第65-66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 第66-67页 |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员工教育培训 | 第67-68页 |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 第67页 |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 第67-68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