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ERG理论 | 第20-21页 |
·成就需要理论 | 第21页 |
·双因素理论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 第22-23页 |
·新生代员工的界定 | 第23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第23-25页 |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25-31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提炼 | 第25-27页 |
·员工访谈 | 第25-26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整理提炼 | 第26-27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 第27-29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7-28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理论模型的假设 | 第28-29页 |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第29-31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9页 |
·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 | 第29-30页 |
·实证统计方法说明 | 第30-31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1-48页 |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1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31-35页 |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1-32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32-35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第35-41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35-38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满意程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38-40页 |
·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41-45页 |
·性别对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年龄对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婚姻对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影响 | 第43页 |
·学历对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工作性质对非物质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理论模型的修正 | 第46-48页 |
5 研究结论及激励策略 | 第48-54页 |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策略 | 第50-54页 |
·员工发展激励策略 | 第50-51页 |
·工作价值激励策略 | 第51-52页 |
·工作环境激励策略 | 第52-54页 |
6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校科研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