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说唱艺术“临清时调”的演唱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临清时调概况 | 第11-17页 |
第一节 临清时调的起源 | 第11-13页 |
一、 临清历史简介 | 第11-12页 |
二、 时调的源起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临清时调的历史沿革 | 第13-17页 |
一、 临清时调之“一起” | 第13-14页 |
二、 临清时调之“一落” | 第14-15页 |
三、 临清时调之“二起” | 第15-16页 |
四、 临清时调之“二落” | 第16页 |
五、 临清时调之“三起”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临清时调的音乐文化艺术特征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临清时调的文化特征 | 第17-19页 |
一、 临清时调的文化习俗特点 | 第17-18页 |
二、 临清时调的文学艺术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临清时调的音乐形态特征 | 第19-23页 |
一、 曲牌与调式特征 | 第19-21页 |
二、 方言与曲调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临清时调的演唱探究 | 第23-41页 |
第一节 临清时调的演唱技术特点 | 第23-37页 |
一、 临清时调演唱的气息 | 第23-25页 |
二、 临清时调演唱的发声 | 第25-27页 |
三、 临清时调演唱的咬字吐字 | 第27-31页 |
四、 临清时调演唱的润腔 | 第31-35页 |
五、 临清时调演唱的共鸣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临清时调的表演形式特点 | 第37-41页 |
一、 坐唱 | 第37-38页 |
二、 走唱 | 第38页 |
三、 站唱 | 第38-39页 |
四、 表演唱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64页 |
图 1《撒大泼》 | 第47-56页 |
图 2《新农村小唱》 | 第56-58页 |
图 3《闹花灯》 | 第58-59页 |
图 4《尼姑思凡》 | 第59-60页 |
图 5《光棍哭妻》 | 第60-62页 |
图 6《大实话》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