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过程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 ·中职教师 | 第21页 |
| ·幸福和幸福感 | 第21-22页 |
| ·主观幸福感 | 第22页 |
| ·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 第22-23页 |
| ·职业倦怠 | 第23-24页 |
|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4页 |
| ·归因理论 | 第24页 |
| ·目标理论 | 第24-25页 |
| ·期望值理论 | 第25页 |
|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5-26页 |
| ·阿德勒的补偿理论 | 第26页 |
| ·角色理论 | 第26-27页 |
|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因 | 第27-29页 |
|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因 | 第29-31页 |
| 第3章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 第31-43页 |
|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测量 | 第31-34页 |
| ·样本选择 | 第31页 |
| ·测量工具 | 第31-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与访谈研究 | 第34-4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4-35页 |
| ·访谈研究 | 第35-42页 |
| ·访谈对象 | 第35-36页 |
| ·访谈内容 | 第36页 |
| ·访谈结论及分析 | 第36-4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 第4章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3-53页 |
| ·中职教师自身层面 | 第43-47页 |
| ·缺乏教师职业认同 | 第43-44页 |
|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 第44-45页 |
| ·缺乏自我调节方法 | 第45-46页 |
| ·职业倦怠普遍存在 | 第46-47页 |
| ·学校层面 | 第47-50页 |
|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第47-48页 |
| ·教师专业化参差不齐 | 第48-49页 |
| ·教学工作环境复杂 | 第49页 |
| ·招生就业工作压力大 | 第49-50页 |
| ·社会层面 | 第50-53页 |
| ·中职教育边缘化 | 第50-51页 |
| ·中职教师社会支持缺乏 | 第51页 |
| ·教师合法权益无充分保障 | 第51-53页 |
| 第5章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基本策略 | 第53-61页 |
| ·教师重视,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 第53-55页 |
| ·确立自身职业价值观 | 第53-54页 |
| ·学会合理的自我调适 | 第54-55页 |
| ·积极应对职业倦怠 | 第55页 |
| ·学校支持,优化中职教师成长空间 | 第55-58页 |
| ·打造良性发展平台 | 第55-56页 |
| ·改革教师评定标准 | 第56-57页 |
| ·学校要实行人本化管理 | 第57页 |
|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 第57-58页 |
| ·社会认可,提高中职教师社会地位 | 第58-61页 |
| ·完善中职教师准入制度 | 第58-59页 |
| ·提高中职教师社会地位 | 第59-60页 |
| ·对中职教师持合理期待 | 第60-61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A 总体幸福感量表 | 第65-69页 |
| 附录 B 个人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