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美育论文

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阐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论第11-22页
 一、 题解第11-20页
 二、 本论题的现实意义第20-22页
第一章 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第22-41页
 一、 “礼崩乐坏”与各家审美教育观评述第22-34页
  (一) 儒家以“礼乐教化”为主体的审美教育观第23-27页
  (二) 墨、法对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及其审美教育观第27-34页
 二、 与诸家相比之下的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第34-41页
  (一) 理论渊源不同第34-36页
  (二) 对人性的认识不同第36-37页
  (三) 审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第37-38页
  (四) 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同第38-39页
  (五) 理想人格的不同第39-41页
第二章 庄子审美教育的目的第41-78页
 一、 回归人性之真第41-53页
  (一) 人性本真第41-43页
  (二) 人性失真的根源第43-46页
  (三) 闭“七窍”重返“浑沌”之真第46-50页
  (四) 人性“真”即“美”第50-53页
 二、 逍遥的审美人生第53-71页
  (一) 生存之困境第54-59页
  (二) 无奈之超越第59-71页
 三、 审美的生态意识第71-78页
  (一) 万物齐一平等第72-75页
  (二) 人对万物由功利转向审美第75-78页
第三章 庄子审美教育的方法第78-86页
 一、 心斋第78-79页
 二、 坐忘第79-81页
 三、 见独第81-83页
 四、 物化第83-86页
第四章 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第86-111页
 一、 庄子理想人格与现代西方人格理论的比较第86-99页
  (一) 与弗洛伊德的比较第88-93页
  (二) 与马斯洛的比较第93-99页
 二、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与因材施教第99-105页
 三、 超越技艺的精神追求第105-111页
  (一) 心无机事“解衣槃礴”第105-107页
  (二) 以技进道体“天籁”第107-111页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莫扎特歌剧《唐·璜》中三位女性角色艺术形象的塑造
下一篇: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铜川市王益区10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