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安多方言区大学生英语元音和辅音教学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 第11页 |
|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 | 第13-19页 |
| ·语音学 | 第13-14页 |
| ·语音的物理属性 | 第13页 |
| ·语音的生理属性 | 第13-14页 |
| ·行为主义迁移理论 | 第14-15页 |
| ·正迁移 | 第14-15页 |
| ·负迁移 | 第15页 |
|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 ·实验语音学理论 | 第16-19页 |
| ·元音语图 | 第16-18页 |
| ·辅音语图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藏语安多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特征 | 第19-23页 |
| ·藏语安多方言 | 第19-20页 |
| ·藏语安多方言的定义 | 第19页 |
| ·藏语安多方言的特征 | 第19-20页 |
| ·英语标准发音与音系 | 第20-23页 |
| ·现代英语标准发音(RP) | 第20页 |
| ·英语音系学的特征 | 第20-23页 |
| 第四章 藏语安多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对比 | 第23-30页 |
| ·安多方言辅音与英语辅音对比 | 第23-27页 |
| ·安多方言单辅音与英语单辅音对比 | 第23-25页 |
| ·半农半牧区单辅音和英语单辅音对比 | 第23-24页 |
| ·农区单辅音和英语单辅音对比 | 第24-25页 |
| ·牧区单辅音和英语单辅音对比 | 第25页 |
| ·安多方言复辅音与英语复辅音相比 | 第25-27页 |
| ·半农半牧区复辅音和英语复辅音对比 | 第26页 |
| ·农区复辅音和英语复辅音相对比 | 第26-27页 |
| ·牧区复辅音和英语复辅音相对比 | 第27页 |
| ·安多方言元音与英语元音对比 | 第27-29页 |
| ·安多方言单元音与英语单元音对比 | 第27-29页 |
| ·半农半牧区单元音和英语单元音对比 | 第27-28页 |
| ·农区单元音和英语单元音对比 | 第28页 |
| ·牧区单元音和英语单元音对比 | 第28-29页 |
| ·安多方言双元音与英语双元音对比 | 第29页 |
| ·安多三大方言区语音与英语语音对比普遍规律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藏语安多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分析 | 第30-41页 |
| ·英语元音与辅音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录音材料与发音人的要求 | 第30页 |
| ·录音环境及实验设备 | 第30-31页 |
| ·安多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辅音分析 | 第31-33页 |
| ·安多方言区大学生英语元音分析 | 第33-37页 |
| ·单元音分析 | 第33-36页 |
| ·双元音分析 | 第36-37页 |
|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安多方言区大学生英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征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教学方法的提出与验证 | 第41-50页 |
| ·教学方法的提出 | 第41-47页 |
| ·辅音教学方法 | 第41-44页 |
| ·元音教学方法 | 第44-47页 |
| ·教学方法的验证 | 第47-50页 |
| ·实验步骤 | 第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50-51页 |
| ·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 第50页 |
| ·不足与今后改进的地方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