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 表目录 | 第12-15页 |
| 1 绪论 | 第15-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49页 |
| ·创业动机理论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 ·创业的概念 | 第19-22页 |
| ·动机的概念 | 第22-23页 |
| ·创业动机的概念 | 第23-24页 |
| ·创业动机的构思和测量 | 第24-29页 |
| ·创业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29-32页 |
| ·创业警觉性理论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 ·创业警觉性的概念 | 第32-33页 |
| ·创业警觉性的构思与测量 | 第33-35页 |
| ·创业警觉性的相关研究 | 第35-39页 |
| ·创业承诺理论研究进展 | 第39-43页 |
|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 第39-40页 |
| ·创业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 第40-42页 |
| ·创业承诺的相关研究 | 第42-43页 |
| ·创业效能感理论研究进展 | 第43-49页 |
|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43-45页 |
| ·创业效能感的概念 | 第45-46页 |
| ·创业效能感的构思与测量 | 第46-47页 |
| ·创业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47-49页 |
| 3 访谈研究 | 第49-55页 |
| ·访谈目的 | 第49页 |
| ·访谈设计 | 第49-50页 |
| ·访谈取样 | 第50页 |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 ·访谈内容编码 | 第51-52页 |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4 研究总结与构思 | 第55-65页 |
| ·以往研究的总结 | 第55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55-56页 |
| ·研究构思和理论假设 | 第56-65页 |
| ·研究目的 | 第56-57页 |
| ·研究构思 | 第57-58页 |
| ·初步假设的提出 | 第58-61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61-6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63-65页 |
| 5 问卷设计和验证分析 | 第65-83页 |
| ·问卷研究目的 | 第65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65页 |
| ·调查问卷的测量内容 | 第65-67页 |
| ·创业动机量表 | 第65-66页 |
| ·创业警觉性量表 | 第66页 |
| ·创业承诺量表 | 第66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66-67页 |
| ·问卷测试 | 第67-68页 |
| ·问卷发放与数据搜集 | 第68页 |
| ·样本特征分布 | 第68-70页 |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0-83页 |
| ·创业动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1-74页 |
| ·创业警觉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4-76页 |
| ·创业承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6-79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9-83页 |
| 6 变量关系验证分析 | 第83-109页 |
| ·控制变量分析 | 第83-91页 |
| ·不同性别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差异影响 | 第83-84页 |
| ·不同年龄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差异影响 | 第84-85页 |
| ·不同文化程度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差异影响 | 第85-86页 |
| ·行业类型不同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差异影响 | 第86-87页 |
| ·企业员工人数差异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的差异影响 | 第87-89页 |
| ·企业发展阶段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警觉性的差异影响 | 第89-91页 |
| ·变量相关分析 | 第91-93页 |
| ·创业动机与创业警觉性的相关分析 | 第91页 |
| ·创业动机与创业承诺的相关分析 | 第91-92页 |
| ·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承诺的相关分析 | 第92-93页 |
| ·回归分析 | 第93-104页 |
| ·创业动机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 | 第93-95页 |
| ·创业动机对创业承诺的影响 | 第95-98页 |
| ·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承诺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 | 第100-104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04-109页 |
| ·机会识别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104-106页 |
| ·管理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106页 |
| ·关系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106-107页 |
| ·风险容忍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107-109页 |
|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09-12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讨论 | 第109-115页 |
| ·主要结构模型讨论 | 第109-111页 |
| ·样本背景信息下的比较分析讨论 | 第111-112页 |
| ·创业动机、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承诺之间的关系 | 第112-115页 |
|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115页 |
| ·本研究构思模型的修正 | 第115-117页 |
|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与实践意义 | 第117-119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7-118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8-11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9-120页 |
| ·创新点 | 第119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119-120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131-133页 |
| 附录2:调研问卷 | 第133-137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