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论文

系统级封装中的电热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第10-17页
     ·集成电路的发展第10-13页
     ·互连结构的发展第13-16页
     ·电热协同分析的重要性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9-22页
第二章 高级CMOS 工艺下晶体管的温度特性研究第22-34页
   ·温度相关的MOSFET 建模第23-26页
     ·温度敏感的参数第23页
     ·温度敏感的漏极电流模型第23-26页
   ·线性区的温度不敏感工作点第26-30页
     ·理论推导第26-28页
     ·实验验证第28-30页
   ·饱和区的温度不敏感工作点第30-34页
     ·理论推导第30-31页
     ·实验验证第31-34页
第三章 纳米工艺下晶体管的漏电流研究第34-46页
   ·晶体管漏电流机制第35-41页
     ·漏电流及其组成第35-36页
     ·各漏电流机制简介第36-40页
     ·BSIM4 漏电流简介第40-41页
   ·漏电流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第41-43页
   ·模型讨论第43-46页
第四章 典型封装结构的热路建模第46-58页
   ·热路理论第47-51页
     ·热传导方程的热阻等效第47-49页
     ·电热类比第49-50页
     ·边界条件的等效第50-51页
   ·封装热路等效第51-54页
     ·实际物理模型第51-53页
     ·等效热路模型第53-54页
   ·快速结温估计第54页
   ·结果及讨论第54-58页
第五章 全局互连线的电热耦合分析第58-70页
   ·全局互连线的物理模型第59页
   ·热建模第59-63页
     ·数学描述第59-60页
     ·化简并求解第60-62页
     ·物理参数第62-63页
   ·电分析第63-65页
   ·电热耦合迭代第65-66页
   ·结果分析第66-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致谢第80-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AFC系统中基于ARM9的双模射频IC卡读卡器设计
下一篇:C公司中国市场创新战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