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畜禽血液概况 | 第9-10页 |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亚硝酸盐的危害 | 第11-13页 |
·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发色剂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7页 |
·血红蛋白的提取 | 第18-19页 |
·血红蛋白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19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合成 | 第19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干燥 | 第21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鉴定 | 第21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在低温灌肠制品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8页 |
·血红蛋白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27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血红蛋白浓度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28页 |
·NaNO_2 添加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28-29页 |
·抗坏血酸钠添加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29-30页 |
·pH 值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0页 |
·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1-32页 |
·操作顺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32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鉴定 | 第34-35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产品得率测定结果 | 第35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研究 | 第35-40页 |
·光照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页 |
·金属离子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氧化剂与还原剂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pH 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山梨酸钾对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 第4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在低温灌肠制品中的应用 | 第40-48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异抗坏血酸钠、α-生育酚添加量的确定 | 第40-42页 |
·灌肠的感官评定 | 第42页 |
·灌肠产品的色度 | 第42-43页 |
·灌肠产品的物性 | 第43页 |
·灌肠产品细菌总数的测定 | 第43-44页 |
·TVB-N 的测定 | 第44-45页 |
·TBA 值测定 | 第45-46页 |
·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Fe~(2+)含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添加量和残留量 | 第48页 |
·抗坏血酸钠对血液的作用及其添加量 | 第48-49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应用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血红蛋白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5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合成 | 第5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鉴定 | 第5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的研究 | 第5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性的研究 | 第50页 |
·亚硝基血红蛋白在低温灌肠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