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2 薪酬管理理论以及国外薪酬制度的现状 | 第14-24页 |
·薪酬和薪酬管理 | 第14-15页 |
·薪酬的含义及其构成 | 第14页 |
·薪酬的构成 | 第14-15页 |
·薪酬理论 | 第15-20页 |
·早期的工资理论 | 第15-16页 |
·薪酬决定理论 | 第16-17页 |
·薪酬分配理论 | 第17-18页 |
·薪酬运用理论 | 第18-20页 |
·国外的薪酬管理制度 | 第20-24页 |
·美国的薪酬管理制度 | 第20-21页 |
·欧洲的薪酬制度 | 第21-23页 |
·日本的薪酬制度 | 第23页 |
·新加坡的薪酬制度 | 第23-24页 |
3 山西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24-33页 |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24页 |
·山西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1页 |
·薪酬制度缺乏明确目标 | 第24-26页 |
·薪酬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存在瑕疵 | 第26-27页 |
·薪酬的激励功能尚欠挖掘 | 第27-29页 |
·薪酬制度不适应企业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 第29页 |
·系统性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 第29-30页 |
·薪酬设计欠缺对员工忠诚方面的管理 | 第30-31页 |
·山西省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第31-33页 |
·家族式管理先天不足 | 第31页 |
·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观念落后 | 第31页 |
·企业缺乏薪酬管理方面的技术和人才 | 第31页 |
·企业对薪酬投入存在认识误区 | 第31-33页 |
4 山西省民企薪酬管理的优化对策 | 第33-42页 |
·全面提高山西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 | 第33页 |
·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应匹配 | 第33页 |
·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使薪酬管理获得强有力支撑 | 第33-34页 |
·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完善薪酬制度 | 第34-37页 |
·坚持薪酬设计的若干原则 | 第34页 |
·确定薪酬体系的基本类型 | 第34-36页 |
·设立一定的奖酬制度 | 第36页 |
·设计符合企业和员工需求的福利项目 | 第36-37页 |
·薪酬制度的设计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应用 | 第37页 |
·借助薪酬调查,保证薪酬体系的外部公平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第37-38页 |
·建立薪酬策略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38-39页 |
·重视员工忠诚,在薪酬设计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忠诚管理 | 第39-40页 |
·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 第40-42页 |
5 案例分析--山西HS 公司的薪酬管理 | 第42-46页 |
·山西HS 公司基本情况 | 第42页 |
·公司薪酬制度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不匹配 | 第42-43页 |
·员工福利较少,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公司薪酬缺乏吸引力 | 第43页 |
·公司薪酬不能充分反映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 | 第43页 |
·薪酬体系对员工不够公开 | 第43页 |
·薪酬体系没有考虑员工忠诚问题,员工流失率高 | 第43-44页 |
·HS 公司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 | 第44-46页 |
·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应匹配 | 第44页 |
·尽快为员工将社会保险补齐 | 第44页 |
·完善福利项目 | 第44页 |
·尽快建立充分反映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的薪酬体系 | 第44页 |
·增加薪酬的公开性 | 第44页 |
·确保薪酬体系的外部公平性 | 第44-45页 |
·重视员工的忠诚管理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