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现状 | 第11-26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一) 情感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 第12-14页 |
二、情感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的趋势 | 第16-17页 |
三、初中课堂教学中情感问题的考察 | 第17-26页 |
(一) 教学目标中情感维度的缺失 | 第17-19页 |
(二) 教学实施中情感因素的弱化 | 第19-23页 |
(三) 教学结果中学生情感发展的错位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36页 |
一、教学研究的缺乏 | 第26-27页 |
二、初中教育制度化的弊端 | 第27-28页 |
三、教育理念的束缚 | 第28-30页 |
(一) 理性主义知识观的弊端 | 第28-29页 |
(二) 应试、升学的功利化目的 | 第29页 |
(三) 教学指导材料的滞后性 | 第29-30页 |
四、现实教学条件的困顿 | 第30-32页 |
(一) 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 | 第30-31页 |
(二) 教学方法手段的落后 | 第31页 |
(三) 教学评价机制的抑制 | 第31-32页 |
五、情感素养优良的初中教师的欠缺 | 第32-34页 |
(一) 教师角色的权威认同 | 第32页 |
(二) 初中教师情感性素质的欠缺 | 第32-33页 |
(三) 重知轻情教学理念的偏差 | 第33-34页 |
六、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的复杂性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构建 | 第36-48页 |
一、重建基于情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 | 第36-40页 |
(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36-39页 |
(二) 情感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三) 情感教学心理学 | 第40页 |
二、基于情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尊重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引导情感的发展升华 | 第40-44页 |
(一)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概述 | 第40-42页 |
(二) 适切初中教学的一般情感目标的尝试性建构 | 第42-44页 |
三、基于情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 第44-48页 |
(一) 主体参与原则 | 第44-45页 |
(二) 审美体验原则 | 第45-46页 |
(三) 情感唤醒原则 | 第46-48页 |
第四部分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的对策 | 第48-63页 |
一、确立适切初中生身心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 | 第48-51页 |
(一) 立足于现实和学生需要,设置初中特色的情感课程 | 第48页 |
(二) 挖掘情感课程资源,重视音、体、美课程的独特功能 | 第48-49页 |
(三) 转变知识教学观,落实初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体验观 | 第49-51页 |
二、建立情感维度的初中教育制度 | 第51-53页 |
(一) 规则与制度的人性化 | 第51页 |
(二) 教学管理的弹性化 | 第51-52页 |
(三) 管理话语的温馨化 | 第52-53页 |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情感素养 | 第53-55页 |
(一) 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和能力 | 第53-54页 |
(二) 唤醒以教育爱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 | 第54-55页 |
四、践行情感认知统一的教学活动 | 第55-59页 |
(一) 加强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设计 | 第55-57页 |
(二) 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情感资源 | 第57-58页 |
(三) 理解宽容,真诚对话,以情动人 | 第58-59页 |
五、创设富于情感氛围的外部教学环境 | 第59-63页 |
(一) 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宜于师生情感互动 | 第59-60页 |
(二) 合理选择教学媒介,营造唤醒情感的教学氛围 | 第60页 |
(三) 提高教学艺术,突出语言的情感魅力 | 第60-61页 |
(四) 设立动态而平衡,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评价机制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