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运用三大理论描写“(S)+(Ad)+VP+的+(NP)”旬式及其“的”字语法语用特征 | 第13-29页 |
·运用焦点标记解析“(S)+(Ad)+VP+的+(NP)”旬式的逻辑重音现象 | 第14-18页 |
·利用预设理论分析“(S)+(Ad)+VP+的+(NP)”句式的时体特征问题 | 第18-24页 |
·运用测试法探寻适合“S+(Ad)+VP+的+(NP)”句式最佳的否定词 | 第24-29页 |
第三章 从共时层面描写和解释“(S)+(Ad)+VP+的+(NP)”句式及其“的”字现象 | 第29-41页 |
·“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 | 第29-32页 |
·“(S)+(Ad)+VP+个/其/嘅+(NP)” | 第32-41页 |
·吴方言(晚清苏州话和上海话) | 第32-35页 |
·客家方言 | 第35-36页 |
·赣方言(汝城和瑞金) | 第36-37页 |
·闽方言 | 第37-38页 |
·湘方言 | 第38-39页 |
·粤方言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从历时层面探寻“(S)+(Ad)+VP+的+(NP)”句式及其“的”字现象的来源 | 第41-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