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内容提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摘要第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7页
   ·关于朱熹和《朱子类语》第15-23页
   ·关于《朱子语类》的语言研究概述第23-25页
   ·疑问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第25-34页
   ·本文的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第34-37页
第2章 选择问句第37-74页
   ·宋代以前选择问句的历史发展概貌第37-45页
     ·唐代以前选择问句的发展情况第37-43页
     ·唐五代时期选择问句的发展情况第43-45页
   ·《朱子语类》中选择问的结构形式第45-65页
     ·沿用前期的形式第45-47页
     ·逐渐发展成熟的新句式第47-65页
   ·各选择项之间的关系第65-71页
     ·结构关系第65-66页
     ·位次关系第66-68页
     ·语义关系第68-71页
   ·选择问所反映的说话人的心态特征及答语的类型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3章 反复疑问句第74-106页
   ·反复问句的发展及研究概况第74-83页
     ·唐代以前反复问句的发展情况第74-78页
     ·唐代五代时期反复问句的发展情况第78-83页
   ·《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第83-104页
     ·“VPNeg”式第83-94页
     ·“VP不 VP”式第94-103页
     ·“还vp否”式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4章 是非问句第106-124页
   ·结构形式第106-114页
     ·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第106-109页
     ·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第109-114页
   ·疑问语气词“否”、“无”、“麼”、“吗”第114-123页
     ·“否”第115-117页
     ·“无”第117-121页
     ·“摩、麼、吗”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5章 特殊疑问句第124-151页
   ·语义分类第124-137页
     ·询问涵义第124-128页
     ·询问原因第128-132页
     ·方式、方法的询问第132-133页
     ·情状询问第133页
     ·比较询问第133-134页
     ·询问事物第134-135页
     ·询问处所第135-136页
     ·询问人第136-137页
   ·疑问代词“什么”系和“怎么”系第137-143页
     ·“什么”系第137-140页
     ·“怎(么)”系疑问代词第140-143页
   ·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再分析第143-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6章 反问句第151-175页
   ·概述第151-153页
   ·古汉语中(文言中)反话问形式第153-154页
   ·《朱子语类》中的反问句第154-164页
     ·“安”类第154-155页
     ·“岂”类第155-156页
     ·“何”类第156-158页
     ·“那”类第158-161页
     ·“甚”、“甚磨”类反问句第161-163页
     ·“如何”类反问句第163页
     ·“怎”类反问句第163-164页
     ·其它类疑问代词用作反问的形式第164页
   ·“不成”作为反洁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第164-171页
   ·《朱子语类》中反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第171-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5页
第7章 附加疑问句第175-185页
   ·关于附加疑问句第175页
   ·《朱子》中附加问的句法形式第175-181页
     ·“X否”式第175-179页
     ·“如何”式第179-181页
   ·如何区分同形的非附加问第181-182页
   ·附加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第182-184页
   ·本章小结第184-185页
第8章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的语用、语篇分析第185-197页
   ·说明第185页
   ·疑问句的语用因素分析第185-189页
     ·认知状况第185-187页
     ·期望第187-189页
   ·问句系统的语篇分析第189-196页
     ·语境和语篇第189-190页
     ·《朱子语类》中语境与意义的对应关系第190-196页
   ·本章小结第196-197页
结语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11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
下一篇:区域政府间保护性竞争与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