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高等级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3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2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3页
   ·研究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统计方法第14页
     ·概率论方法第14页
     ·计算机模拟方法第14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4-16页
第二章 交织区现场数据的调查与分析第16-20页
   ·调查目的第16页
   ·调查内容第16页
   ·调查方案设计第16-17页
     ·调查点的选择第16-17页
     ·观测设备的选用第17页
     ·调查仪器的布设第17页
   ·调查数据的处理第17-19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17-18页
     ·数据处理结果第18-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交织区交通流特性与行为分析第20-28页
   ·交织区车流运行影响因素第20-24页
     ·交织区长度第20-21页
     ·交织流量比与交织比第21-22页
     ·交织区车道数第22-23页
     ·交织区车速第23页
     ·交织区内车型比例第23页
     ·交织区的构造类型第23-24页
   ·交织区运行统计特性第24-26页
     ·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第24-25页
     ·交通量在交织区内车道间的分布及车速变化第25页
     ·车辆交织行为第25页
     ·交织车辆的可接受车头间隙第25-26页
   ·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第26-27页
     ·交织区车辆跟驰特性第26-27页
     ·交织车辆换车道特性第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高等级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第28-42页
   ·交织区车辆运行特征分析第28页
     ·交织区交织车辆运行特征分析第28页
     ·交织区直行车辆运行特征分析第28页
   ·交织区内车辆换车道过程的分析第28-35页
     ·交织区车辆的换车道行为第28-33页
     ·交织车道可接受的换车道车辆数计算第33-35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第35页
   ·模型假设前提第35-36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第36-41页
     ·交织区交织车道通行能力模型第36-37页
     ·交织区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模型第37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第37-38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算法与分析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高等级道路交织区交通仿真第42-51页
   ·交通仿真概述第42页
   ·交通仿真模型第42-44页
     ·TSIS第43-44页
   ·高等级道路交织区交通仿真第44-49页
     ·交通仿真过程第44-45页
     ·交织长度为150 米的交织区交通仿真第45-47页
     ·交织长度为300 米的交织区交通仿真第47-49页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验证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1-53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51页
   ·主要贡献第51页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生填埋降解试验研究及沉降机理分析
下一篇:城市交通拥挤收费费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