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中文摘要 | 第1-7页 |
Ⅱ.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5页 |
1.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 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 2. 1 融资困境实证分析综述 | 第12页 |
1. 2. 2 融资困境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 3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3-14页 |
1. 3. 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3. 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页 |
1. 4 本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分析 | 第15-24页 |
2. 1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15页 |
2. 2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 第15-16页 |
2. 2. 1 内源融资的定义 | 第15-16页 |
2. 2. 2 外源融资的定义 | 第16页 |
2. 3 我国民营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 | 第16-19页 |
2. 4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 5 对部分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 | 第20-23页 |
2. 5. 1 日常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 第21-22页 |
2. 5. 2 金融机构贷款支持比例分析 | 第22页 |
2. 5. 3 企业规模与资金来源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2. 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融资困境的理论分析 | 第24-35页 |
3. 1 民营企业的融资次序 | 第24-26页 |
3. 1. 1 啄食顺序理论 | 第24页 |
3. 1. 2 民营企业的融资次序 | 第24-25页 |
3. 1. 3 阶段融资理论 | 第25-26页 |
3. 2 融资困境的理论分析 | 第26-33页 |
3. 2. 1 间接融资渠道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3. 2. 2 直接融资渠道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 3 其他融资状况 | 第33页 |
3. 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改革方向 | 第35-46页 |
4. 1 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解困主流观点的质疑 | 第35-37页 |
4. 1. 1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解困主流观点 | 第35页 |
4. 1. 2 主流融资观点缺陷分析 | 第35-37页 |
4. 2 纵向信用与横向信用 | 第37-40页 |
4. 2. 1 当前我国的信用联系是纵向信用联系 | 第37-38页 |
4. 2. 2 外源融资需要横向信用体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4. 3 解决融资困境的两个对策 | 第40-43页 |
4. 3. 1 民营中小银行模式 | 第40-42页 |
4. 3. 2 民营担保公司模式 | 第42-43页 |
4. 4 内生性金融制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必然选择 | 第43-45页 |
4. 4. 1 内生性金融制度 | 第43-44页 |
4. 4. 2 建立内生性金融制度的先决条件 | 第44-45页 |
4. 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5. 1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两种有效对策及政策建议 | 第46页 |
5. 2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其他途径及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