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0页 |
·蚕丝结构及化学组成 | 第15-18页 |
·蜘蛛和蚕的纺丝过程 | 第18-20页 |
·蜘蛛丝和蚕丝的成形及液晶形成机理 | 第20-25页 |
·Viney的液晶形成机理 | 第20-23页 |
·Iizuke和Magoshi的研究发现 | 第23页 |
·于同隐和邵正中教授的观点 | 第23-25页 |
·静电纺丝方法 | 第25-27页 |
·静电纺丝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关于再生蚕和蜘蛛丝素蛋白溶液静电纺丝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人类在蜘蛛丝仿生纺丝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课题的创新性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0页 |
第二章 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流动稳定性的研究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溶液浓度对丝素蛋白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温度对丝素蛋白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页 |
·凝胶化丝素蛋白分子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凝胶化前后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分析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第三章 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研究 | 第54-77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实验装置简介 | 第55-56页 |
·样品制备 | 第56-57页 |
·测试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3页 |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 | 第57-65页 |
·稳态流变性能 | 第59-61页 |
·动态流变性能 | 第61-64页 |
·蚕腺体内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变性能 | 第64-65页 |
·素蛋白水溶液偏光现象的研究 | 第65-66页 |
·剪切作用下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性质的研究 | 第66-73页 |
·牵引速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剪切作用下丝素蛋白分子结构变化的分析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四章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静电纺丝性能的研究 | 第77-99页 |
·引言 | 第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93页 |
·静电纺丝速度的计算 | 第79-80页 |
·纤维成形过程中拉伸应变速率和拉伸比的计算 | 第80-83页 |
·纤维比表面积的计算 | 第83-84页 |
·纺丝液流变性能的测试 | 第84-85页 |
·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85-90页 |
·纺丝液浓度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86-87页 |
·电压强度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87-90页 |
·再生丝的结构分析 | 第90-93页 |
·再生丝的构象分析 | 第90-91页 |
·再生丝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91-92页 |
·再生丝的热稳定性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第五章 再生蚕丝素蛋白水溶液与天然蚕腺体内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99-115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页 |
·测试 | 第100-10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2页 |
·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动现象 | 第101-104页 |
·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流动时间 | 第104-106页 |
·素蛋白水溶液的粘度测 | 第106-107页 |
·素蛋白分子的构象分析 | 第107-110页 |
·素蛋白水溶液的各向异性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5-118页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