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嵌入和逆向知识溢出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以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嵌入性”理论 | 第16-18页 |
·“嵌入性”的类型分类 | 第16-17页 |
·嵌入性的层次结构研究 | 第17-18页 |
·“知识溢出”理论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知识及其分类 | 第18-19页 |
·“知识溢出”含义研究 | 第19-20页 |
·“知识溢出”原因和类型研究 | 第20-22页 |
·知识溢出的测量和实证研究 | 第22-23页 |
·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4页 |
·“逆向知识溢出”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3. 概念模型的构建以及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26-36页 |
·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嵌入模式研究 | 第26-28页 |
·海外嵌入的概念 | 第26页 |
·海外嵌入的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海外嵌入模式构建 | 第27-28页 |
·逆向知识溢出模式研究 | 第28-31页 |
·“逆向知识溢出”的内涵 | 第28-29页 |
·逆向知识溢出特征分析 | 第29-31页 |
·理论框架的构建及相关概念的梳理 | 第31-36页 |
·理论框架的建立 | 第31-32页 |
·研究相关概念内涵的梳理 | 第32-36页 |
4.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第36-44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案例研究过程 | 第36-41页 |
·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变量的测度 | 第41-44页 |
·海外嵌入模式特征测度 | 第41-42页 |
·逆向知识溢出模式特征的测度 | 第42-44页 |
5 单案例研究 | 第44-72页 |
·研究案例概况 | 第44页 |
·富通集团案例 | 第44-53页 |
·企业简介 | 第44-45页 |
·案例描述和解释 | 第45-49页 |
·案例讨论 | 第49-53页 |
·银轮机械 | 第53-59页 |
·公司简介 | 第53页 |
·案例描述和解释 | 第53-57页 |
·案例讨论 | 第57-59页 |
·利欧股份案例 | 第59-66页 |
·公司简介 | 第59-60页 |
·案例描述和解释 | 第60-64页 |
·案例讨论 | 第64-66页 |
·海天塑机案例 | 第66-72页 |
·公司简介 | 第66-67页 |
·案例描述和解释 | 第67-70页 |
·案例讨论 | 第70-72页 |
6. 跨案例分析 | 第72-78页 |
·跨案例研究分析 | 第72-73页 |
·案例异同点分析 | 第73-76页 |
·相同点分析 | 第73-75页 |
·案例研究的不同点分析 | 第75-76页 |
·案例讨论 | 第76-78页 |
7. 结论 | 第78-81页 |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9页 |
·局限和展望 | 第79-81页 |
·局限性 | 第79-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1: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访谈提纲 | 第87-89页 |
附录2:接触摘要单示例:接触摘要单——富通集团 | 第89-90页 |
附录3:编码表示例——银轮机械 | 第90-93页 |
附录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