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一、软件产业高速发展 | 第10-11页 |
二、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 第11页 |
三、自主创新传导机制的不健全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二、文章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 | 第16页 |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第六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选题创新 | 第16页 |
二、研究内容创新 | 第16-17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自主创新动力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一、自主创新动力的概念 | 第19页 |
二、自主创新动力的划分 | 第19-20页 |
三、自主创新动力系统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自主创新能力传导机制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一、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研究 | 第23-24页 |
二、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路径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五节 自主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第六节 软件企业自主创新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第七节 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研究构思和研究假设 | 第29-3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4页 |
一、自主创新动力 | 第29-30页 |
二、自主创新能力 | 第30-31页 |
三、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 | 第31-34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34-38页 |
一、概念模型 | 第34-35页 |
二、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 | 第35-36页 |
三、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 第36-37页 |
四、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和自主创新能力 | 第37页 |
五、自主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和自主创新能力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39-64页 |
第一节 问卷来源 | 第39-40页 |
一、问卷量表来源 | 第39页 |
二、问卷的编制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小样本测试 | 第40-46页 |
一、小样本发放 | 第40页 |
二、小样本数据处理 | 第40-45页 |
三、正式问卷形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大规模问卷调研 | 第46-53页 |
一、样本的来源 | 第46页 |
二、问卷收集 | 第46页 |
三、被访者特征 | 第46-47页 |
四、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五、信度效度分析 | 第49-53页 |
第五节 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第六节 回归分析 | 第54-63页 |
一、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传导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二、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56页 |
三、自主创新能力传导要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四、回归分析小结 | 第57-58页 |
五、中介检验 | 第58-62页 |
六、路径分析 | 第62-63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 | 第64-7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讨论 | 第64-68页 |
一、结论一 | 第64-66页 |
二、结论二 | 第66-67页 |
三、结论三 | 第67页 |
四、结论四 | 第67-6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