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对象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的总体框架 | 第16-18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38页 |
·人际和谐倾向理论综述 | 第18-23页 |
·和谐的内容 | 第18-19页 |
·人际和谐倾向的定义 | 第19页 |
·人际和谐倾向的维度划分 | 第19-23页 |
·分配公平倾向理论综述 | 第23-28页 |
·公平的定义 | 第23-24页 |
·国外分配公平相关理论综述 | 第24-26页 |
·国内分配公平相关理论综述 | 第26-27页 |
·分配公平倾向的特点 | 第27-28页 |
·沟通理论综述 | 第28-32页 |
·沟通的定义 | 第28页 |
·沟通的分类 | 第28-31页 |
·沟通的作用 | 第31-32页 |
·个人创新行为理论综述 | 第32-38页 |
·创新和创造力的区别 | 第32-33页 |
·个人创新行为的定义 | 第33-35页 |
·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3 理论拓展与模型构建 | 第38-46页 |
·以往研究的结论和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38-39页 |
·相关变量的定义 | 第39-41页 |
·自变量的定义 | 第39页 |
·中介变量的定义 | 第39-40页 |
·结果变量的定义 | 第40页 |
·控制变量的定义 | 第40-41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1-43页 |
·人际和谐倾向与沟通方式的联系 | 第41-42页 |
·分配公平倾向与沟通方式的联系 | 第42-43页 |
·沟通方式与个人创新行为的联系 | 第43页 |
·假设汇总与概念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4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调查 | 第46-58页 |
·测量条款的产生 | 第46-52页 |
·人际和谐倾向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46-48页 |
·分配公平倾向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48-50页 |
·沟通方式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0-51页 |
·个人创新行为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1-52页 |
·小样本调查 | 第52-58页 |
·人际和谐倾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3-54页 |
·分配公平倾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4-55页 |
·沟通方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5-56页 |
·个人创新行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6-58页 |
5 大样本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58-90页 |
·样本的统计描述 | 第58-62页 |
·调查对象的统计描述 | 第58-59页 |
·测量条款的统计描述 | 第59-62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2-72页 |
·大样本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2-64页 |
·人际和谐倾向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4-67页 |
·分配公平倾向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7-69页 |
·沟通方式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9-71页 |
·个人创新行为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71-72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2-75页 |
·性别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年龄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3页 |
·学历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年收入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4-75页 |
·工作年限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5页 |
·沟通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75-81页 |
·人际和谐倾向、分配公平倾向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 第77-78页 |
·人际和谐倾向、分配公平倾向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78-79页 |
·沟通方式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79-80页 |
·以沟通方式为中介的作用模型 | 第80-81页 |
·模型拟合比较 | 第81-90页 |
·完全中介模型(M1) | 第81-84页 |
·部分中介模型(M2) | 第84-86页 |
·部分中介修正模型(M3) | 第86-89页 |
·模型检验结果比较 | 第89页 |
·假设验证情况 | 第89-90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0-98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0-94页 |
·结论一 | 第90页 |
·结论二 | 第90-91页 |
·结论三 | 第91-92页 |
·结论四 | 第92-93页 |
·结论五 | 第93-94页 |
·结论六 | 第94页 |
·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 第94-95页 |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95-98页 |
·研究不足 | 第95-96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8页 |
附录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