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 第10-18页 |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界定 | 第10-13页 |
(一) 高职校园文化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企业文化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 第13-15页 |
(一) 两者的文化特性不同 | 第14页 |
(二) 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 | 第14-15页 |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 第15-18页 |
(一) 二者都是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 第15-16页 |
(二) 在二者的形成中,都互相吸收融合了对方的文化特质 | 第16页 |
(三) 二者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融通 | 第18-28页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18-21页 |
(一)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18-19页 |
(二)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19-21页 |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21-23页 |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21-22页 |
(二)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表现 | 第23-25页 |
(一) 营造像企业一样的技术氛围的校园文化 | 第23页 |
(二) 确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 第23页 |
(三) 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 | 第23-24页 |
(四) 实施企业化的管理办法 | 第24-25页 |
(五) 利用企业力量,办好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受到企业文化洗礼 | 第25页 |
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意义 | 第25-28页 |
(一)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 第25-26页 |
(二) 可以塑造较全面的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 | 第26页 |
(三) 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就业 | 第26页 |
(四) 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 | 第28-39页 |
一、通过职业素质教育搭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平台 | 第28-30页 |
(一) 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第28页 |
(二)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 第28-29页 |
(三) 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大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 | 第29页 |
(四) 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 第29页 |
(五) 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 第29-30页 |
二、通过团队精神培养确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交点 | 第30-33页 |
(一) 确立共同的目标 | 第30-31页 |
(二)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主动帮助他人 | 第31页 |
(三) 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 | 第31页 |
(四) 增强班、团干部自身的影响力 | 第31-32页 |
(五) 学会服从团队、学会忠诚对待同学 | 第32页 |
(六) 强化制度,引导全体同学参与班级民主管理 | 第32-33页 |
三、通过“校企合作”织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纽带 | 第33-35页 |
(一) 校企共同研究企业文化 | 第33-34页 |
(二) 校企共同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 第34-35页 |
四、通过“工学结合”创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模式 | 第35-39页 |
(一) 课堂教学活动反映企业需求 | 第35-36页 |
(二) 实习实训活动管理企业化 | 第36-37页 |
(三) 班级管理活动企业框架化 | 第37页 |
(四) 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知识理论实践化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4页 |